第一枚人工晶体是由john pike,john holt和hardold ridley共同设计的,于1949年11月29日,ridley医生在伦敦st.thomas医院为病人植入了首枚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的形态主要包括5-6mm的光学部分和周边的支撑部分。
分类:
1.根据固定位置:前房固定型、虹膜固定型、后房固定型
2.手术切口分类:硬性iol、可折叠iol
3.功能分类:折射和衍射型多焦点iol、可调节iol、非球面iol及蓝光虑过性iol
前房型:
虹膜夹持型:
后房型:
硬性iol:
可折叠iol:
multifocal iol:
aspherical iol
accommodative iol
blue-light filtered iol
iol使用材料发展史:
1.pmma--聚甲基丙烯酸酯:缺点为硬度高,需要较大手术切口,并对角膜内皮有一定程度的损伤;yag激光可损伤其光学部分
2.硅胶--甲基乙烯硅油--silicon:缺点容易产生静电,导致眼内代谢物粘附;交易引起后发障;易被yag激光损伤
3.水凝胶--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ydrogel:三片式iol。缺点:毒性晶体综合症;水凝胶网状结构可使眼内代谢产物聚集于光学部分,改变iol光学特性,降低透明度
4.丙烯酸酯--acrylic:目前临床最好的可折叠iol。包括亲水性和疏水性两种。
对于亲水性后发障发生率较高;疏水性可抑制后发障,但高折射率可产生较多的术后眩光等不良反应
iol度数基本计算:
1.srk formula:度数=iol常数-2.5眼轴长度-0.9角膜屈光度
2.高度近视眼或者远视眼时眼轴长度的不同范围会影响度数的计算,故改良为
srk-ii formula:度数=iol常数(依据不同的眼轴长度进行变化)-2.5眼轴长度-0.9角膜屈光度
3.对于进行过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研究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