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在患有白内障眼病的同时,往往还伴有老视、远视,或近视、散光等问题。白内障简单的复明效果,即“看得见”,已不能满足他们以短信、上网、钓鱼、打麻将等活动的需求。如何将白内障在复明同时矫正屈光不正的难题?
老年人在患有白内障眼病的同时,往往还伴有老视、远视,或近视、散光等问题。白内障简单的复明效果,即“看得见”,已不能满足他们以短信、上网、钓鱼、打麻将等活动的需求。如何将白内障在复明同时矫正屈光不正的难题?
白内障手术从复明到屈光矫正,观念在进行革命性转变
近二三十年,白内障手术在手术技巧、器械、仪器设备等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材料的使用上,人工晶体的诞生和应用,取代了人体的器官——人工晶状体。这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可谓是第一次革命性的飞跃。
在手术方式上,超声乳化术的应用和推广,一改传统的注射麻醉、大切口等术式,将手术的并发症降到最低,患者的痛苦降到最小,这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可称之为第二次革命性的发展。
而观念的转变,是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据周宏健院长介绍,传统白内障手术的目的就是复明,让患者在手术后能看到光,看到人影、物影就算成功了。而现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白内障手术已不再是单纯的追求复明,而是要求最大化地提高术后视觉质量,还要能看中、看近,不但白天视力要好,还要晚上视力也好。
这种观念的改变直接要求手术中引入“屈光”的概念。
周宏健院长介绍,屈光与白内障,在眼科领域原是两个不同的学组,即分为屈光学组和白内障学组。为了让白内障手术达到更好的屈光效果,在欧美一些国家,眼科已经将屈光学组与白内障学组合并,专门成立了“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协会”。我国也在逐步跟进,形成我国自己的白内障屈光手术协会。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观念的转变,推动白内障手术向人性化方向大步迈进,可谓是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理想的屈光手术,力求达到正常眼功能:屈光性白内障手术要求术后患者要看得清,要拥有看远、中、近全程视力,无论是在光线明的还是在暗的地方,都有好视力。它与传统的只要求“看得见”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在手术过程中有哪些不同呢?
与传统的白内障手术相比,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更注重利用手术的每个环节,采用最好的措施,共同来达到最好的屈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