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凯发k8国际唯一

 
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近视防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来源: | 作者:gzyixiang | 发布时间: 2018-06-07 | 315 次浏览 | 分享到:


4.调节与聚散功能检查:在屈光不正矫正后和排除眼部疾患的情况下,仍存在视疲劳、视力模糊、近距离工作相关眼酸、眼痛、复视等症状时,应对其调节与聚散功能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方法包括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调节反应(对于近距离视标的调节反应低于调节刺激量时表现为调节滞后,反之为调节超前)、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调节灵活度(反转拍法)、集合幅度(集合近点法)、正负融像性聚散、ac/a比率(以每单位调节引起的调节性集合(以棱镜度来表示)与每单位调节(以屈光度d来表示)的比率来表示,可分为梯度性ac/a、计算性ac/a)。


5.眼压与视野检查:由于病理性近视合并青光眼多见,所以应进行眼压和视野检查以排查是否合并有青光眼。


6.a/b超检查: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应进行a/b超的检查,可了解眼轴长度、玻璃体和视网膜情况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等。


7.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能观察到黄斑区视网膜各层次结构的细微变化。对于高度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患者,oct有助于早期发现黄斑区的近视相关病变,如后巩膜葡萄肿、黄斑劈裂、黄斑区视网膜脉络膜萎缩等。通过oct检查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及脉络膜的厚度,可指导近视性黄斑病变的分期及治疗。


此外,oct可以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多种不同的形态特征,并可明确显示出其所在解剖层次及组织学关系,对其不同时期的病理改变及形态做出进一步描述。在oct中,即使是在较大的视网膜下出血的情况下,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cnv,并准确地描述其形态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其解剖位置。


8.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ffa为评估病理性近视引起的cnv的标准化的检查手段,可用于新近发生的近视cnv的鉴别诊断。有研究提示ffa对活动性近视cnv的检查结果优于其他检查方法,因此建议对任何怀疑为近视cnv的病例进行ffa检查。典型的近视性cnv表现为小的、扁平状的、灰白色视网膜下损害,通常位于黄斑中心凹下或近黄斑中心凹处,伴或不伴出血。近视性cnv在ffa中的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高荧光,晚期表现为荧光素的渗漏。


四、单纯性近视的矫正措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