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所示后囊下白内障,混浊位于晶体后极部囊下,呈黄色或白色颗粒状,整个混浊区呈盘状,常与皮质及核的混浊同时存在,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可影响视力。此种白内障通常为特发性,但也可见于糖尿病、长期使用类固醇激素者、唐氏综合症及外伤者。
上图所示一个血糖控制不佳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皮质性白内障,是由于晶状体代谢障碍所致。晶状体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大量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晶状体内堆积,渗透压增加,晶状体吸收水分,形成纤维肿胀和变性,从而出现皮质白内障,当其逐渐进展时则可影响视力,出现眩光等不适。
上图所示成熟期白内障,可见晶状体为完全的乳白色混浊,相应视力严重下降,它是白内障发展到成熟阶段的表现。其不具特异性,常可发生于视网膜脱离、外伤、葡萄膜炎、糖尿病等疾病。手术摘除是治疗成熟期白内障的最好方法,此外手术还可降低眼压。
上图所示长期过敏性皮炎患者的盾形白内障,可见前囊膜下厚实的白色混浊。这种类型白内障的典型表现为盾牌状或者星状,伴有前囊膜褶皱,常见于免疫性疾病患者,亦可见于外伤患者,前囊下及皮质的混浊可能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退化所致。
上图所示已经溶解、部分吸收的白内障,业已形成致密的白膜,前囊膜和后囊膜粘附在一起,常为眼外伤所致,也可见于先天性风疹综合征、hallermann-streiff 综合征和 lowe 综合征。
上图所示为眼球传统伤引起的外伤性白内障,根据外伤部位及程度的不同可在早期形成局限性的皮质混浊抑或迅速进展为完全性的混浊。图示白内障伴有晶状体收缩及半脱位下沉。
上图所示一位马凡综合征患者的右眼晶状体向鼻上方脱位,左眼情景也较为类似。图中可观察到部分晶状体颞下方赤道部、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晶状体脱位常见于马凡综合征、高胱氨酸尿症及眼外伤患者。
上图所示晶状体和角膜粘连,先天性异常为角膜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的缺损所致。后天性晶状体角膜粘连常继发于角膜溃疡穿孔、眼外伤等。可根据情况采用角膜移植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以恢复患者视功能。
上图所示一位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的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呈圣诞树样,裂隙灯下可发现晶状体的混浊为多色,此类白内障多双眼发病,常见于肌强直性营养不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