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爱尔角膜病研究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角膜科主办的焦点论坛——“角膜内皮移植术后并发症防治研讨会”于2018年7月11日在北京天伦松鹤大饭店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由北京同仁医院、爱尔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旭光教授、爱尔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共同主持。会议特邀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爱尔角膜病研究所顾问专家王明武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洪晶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晏晓明教授、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接英教授及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眼科李明武教授做专题演讲并参与研讨会,就角膜内皮移植术的相关临床应用问题、术后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
孙旭光教授开场致辞:高度重视角膜层间并发症(interface complication)
爱尔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旭光教授首先进行了精彩致辞,角膜内皮移植术(ek)在国内开展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角膜内皮病变,如白内障术后的角膜内皮失代偿、大泡性角膜病变、先天性的角膜内皮营养不良和fuchs角膜内皮营养不良等的主流治疗方法,其中后弹力膜移植已经占内皮移植手术比例的50%以上。本论坛主要针对目前国际上比较关注但尚未引起国内注意的角膜层间并发症(interface complication),包括层间感染(interface infection)等进行的研究和问题展开研讨。研究表明,内皮移植术后感染发生率比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发生率要高,并且内皮移植术后interface infection并发症的发病特点、治疗的方法也不同于以往,且难度大,发生原因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王明武教授:dmek手术并发症的处理及成功的策略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爱尔角膜病研究所顾问专家王明武教授通过大量详实的手术录像和病历资料,详细介绍了dmek手术的要点、难点和一些疑难病例的处理方法以及手术技巧。他谈到dmek存在特异性并发症如瞳孔阻滞,植片移位、脱离(部分或全部)、感染等;还有非特异性并发症如伤口漏和眼内炎等。王教授分享了一例dmek术后interface infection的病例,患者dmek术后6周发现角膜中央有一个小的感染灶,是一例迟发性的层间感染,此时如果立刻重做dmek手术,将加重角膜水肿。于是王教授先将上1/3部分的角膜植片切除,保留下部分植片维持角膜的透明,术中前房注射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点眼,4周后再重做dsaek手术,患者角膜恢复透明。王教授巧妙的处理方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获得了与会专家的称赞。
李绍伟教授:dmek经验分享
爱尔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结合自己开展dmek手术多年来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病例、录像介绍了dmek手术的优缺点,并且详细分析了国内dmek手术开展困难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是材料的缺乏和制备的困难。
李绍伟教授强调interface infection是一个前沿领域,interface infection不仅存在于dmek手术,也存在于世界上所有角膜手术和屈光手术中,如:lasik、smile、深板层、板层、dseak以及dmek等手术都有发生此类问题的病案。为此,他还分享一个格子样营养不良患者深板层术后真菌感染的病例,术后早期植片透明,2月时发现局部病灶,打开植片刮片发现酵母菌感染,再次移植后感染复发,最后做穿透性角膜移植才恢复透明。李教授总结,层间感染处理棘手、极易复发,二次手术风险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热点讨论:早期鉴别,积极干预——角膜层间感染的综合防治
王明武教授面对复杂棘手的案例深有感触,他分享了经验,应用连续性灌洗器研究药代动力学,达到药物的浓度要比点眼至少高10倍,灌注四小时后就比24小时每小时点眼所达到的浓度高10倍左右,如果能确定层间感染的类型,可以尝试结膜囊连续灌注而先不手术,可能可以迅速达到很高的药物浓度而抑制感染。晏晓明教授也分享了自己遇到的一例细菌性层间感染的病例,一例板层移植术后第一天角膜透明,第二天出现前房积脓,涂片见链球菌,进展非常迅速,于是在前房注药,后来考虑感染控制不理想,于是在层间打药,打在植床的深基质层,感染终于得到控制,仅遗留了中央白斑,考虑等病情稳定再做穿透移植。晏晓明教授总结,文献报道,层间感染迟发性多见,多为真菌感染,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层间感染较眼内炎感染控制更加棘手,药物难以进入,难以达到有效浓度,因此要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先考虑打药控制感染,再进行二次手术。
孙旭光教授对于角膜移植术后interface infection问题做了系统的总结。通过详细讲解各种手术interface infection发生后的感染机理,以及治疗上遇到的困难,提出了治疗的方案和重点方向,并结合各种常见感染的病原菌和感染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孙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一例全飞秒激光术后3天感染的病例,抗生素频点无效,因为全飞秒术后细菌包裹在角膜囊袋内,药物难以进入,细菌容易形成生物膜引起耐药性,需要切开角膜瓣冲洗治疗。孙教授带来的精彩病例和生动讲解得到在场专家的共鸣。
洪晶教授:角膜后弹力膜移植术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洪晶教授对dmek手术在国内的开展情况根据个人经验进行了总结,dmek手术是目前内皮移植手术中较为先进的术式,更符合生理学解剖结构,dmek手术有几大亮点:理想的视力恢复,术后第一天视力即可恢复视力,无界面的混浊;几乎没有排斥反应;减少激素的应用,激素性青光眼发生率低;远期更容易管理。缺点是在国内dmek供体的制备比较困难,损失和耗费材料,手术操作有学习曲线,后弹力层的植入、展开和粘附均具有挑战,早期开展手术时术后脱位率比较高,国内dmek手术的普及和推动,仍需要专家们的共同努力。
洪教授分享了两例术后层间感染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为迟发性的,病灶局限,怀疑为真菌感染,患者的视力都很好,一例患者后来感染灶扩大做了穿透性角膜移植,而另外一例患者随访五年仍然没有进展,由于患者视力较好不能接受穿透移植,因此继续观察随访中。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研究。
最后,李绍伟教授对于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今晚在座的专家一致认可,角膜内皮移植开展越来越广泛,尤其dmek手术是屈光效果最佳的方法,因此不断提高技术手段,尽量创造条件开展这一术式,随着器械的进步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将会进一步得到开展和普及。角膜interface infection这一前沿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深入研究感染的原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如何诊断和治疗,以及提出新的治疗方案,以便临床防控,减少并发症。希望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可以不断攻克难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