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回顾与展望-凯发k8国际唯一

 
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 作者:gzyixiang | 发布时间: 2018-09-02 | 21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一、眼健康概念的由来和内涵

眼健康是全球卫生机构在长期开展防盲治盲工作的基础上,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充分了解眼健康概念的由来、目标和内涵,对于开展眼病防治工作和促进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明确提出眼健康概念的机构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从1960至2003年的几十年间,who在防治眼病方面一直致力于"防盲治盲"。1999年who和国际防盲协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了"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大型防盲项目,有力推动了全球的防盲工作。2006年之后,who的提法发生了变化,提出"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2013年又在《面向普遍的眼健康:2014—2019全球行动计划》中提出了眼健康的概念[1]。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6年10月发布的《"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16—2020年)》也明确提出了眼健康概念。眼健康的提法与防盲治盲究竟是何关系?眼健康的目标是什么?如何实现眼健康?这些均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who指出,普遍眼健康全球行动计划的愿景是建设任何人都不应当无故发生视觉损伤的世界,对于发生了不可避免视觉丧失的人应当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让所有需要眼保健的人都能接受到综合的眼保健服务。"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指出,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威胁社会经济生产活动,是涉及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这些论述清楚地告诉我们,眼健康不仅是防盲治盲、防治视觉损伤的延续,扩大了服务对象和工作范围,而且在眼健康概念中仍然强调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以及做好视觉残疾的康复是工作的重点。"不应当无故发生视觉损伤"就是要防治眼病,避免出现盲和视觉损伤的后果。"发挥不可避免视觉丧失者的潜能"就是要做好视觉残疾者的康复,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有需要眼保健的人接受到综合的眼保健服务"就是满足所有人的眼保健需要。我们不应当以眼健康的名义,仅强调满足公众的眼保健需要,而忽视根治和防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当然,我们也不应当仅将工作重心放在根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而忽视公众对眼保健的普遍需求。在我国,更应将眼健康看作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在建设"健康中国"中的重要意义,即没有普遍的眼健康,就没有完整的"健康中国"。


who在提出普遍眼健康时也明确提出了其最终的目标是减少可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可避免视觉损伤,保证已经发生视觉损伤的人接受康复服务。具体目标是到2019年可避免的视觉损伤患病率在2010年的基础上降低25%。并指出实现普遍眼健康的内涵就是要加强国家的努力,更好地将眼健康整合到国家卫生计划中并提供卫生服务,以预防包括盲在内的可避免视力损伤;要整合各方面力量,促进人人全面、平等地享有眼保健服务;增加财力投入,在更广泛的项目预算范围内实施眼健康;加强眼科队伍的建设,做好综合的眼科医疗服务。这些提法与我国在防盲实践中已经形成的"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格局完全一致。


二、我国眼健康事业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眼健康事业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主要致盲原因是以沙眼为主的传染性眼病以及维生素a缺乏症、眼外伤和青光眼。虽然当时我国国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和眼科发展水平不高,但是各级政府大力组织防治沙眼,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沙眼被列为紧急防治疾病之一。全国眼科医师和科研工作者热烈响应政府号召,加强科学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发现了沙眼衣原体。通过几十年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群众性沙眼防治活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沙眼的患病率和致盲率显著降低。2013年在原来高发沙眼的12个省和国内生产总值排名后5位的2个自治区进行了致盲性沙眼的快速评估,检查107家小学的7 022名7岁儿童,仅发现16例活动性沙眼患儿,在这些学校周围的农村中检查了317 496名成人,仅发现21例沙眼性倒睫患者。这些结果均表明我国儿童活动性沙眼的患病率和成人沙眼性倒睫的患病率极低,已经达到了who和国际社会对致盲性沙眼不再是公共卫生问题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多个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原因。国家对此十分重视,将防治白内障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重点开展以复明为主的白内障手术,实施了一系列国家级白内障盲防治项目,包括"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一期和二期项目,中西部地区先天性疾病和老年性白内障防治项目,西部12省市自治区流动白内障手术车项目以及百万贫困白内障手术复明项目,治疗白内障盲取得显著成效。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提高,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iol植入术已经普及。随着国家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实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的支付能力明显提高。手术治疗白内障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国内外的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


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cataract surgical rate,csr)明显提高。在1990年之前,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约为14.3万例,csr仅为321例/百万人群/年。2000年白内障年手术量达到48.1万,csr为370例/百万人群/年。2009年白内障年手术量突破100万例,达到104万例,csr为800例/百万人群/年。2015年白内障的手术量突破200万例,达到245万例,csr为1 782例/百万人群/年。2017年,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突破300万例,达到305万例,csr为2 205例/百万人群/年。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zhao等[2]2014年组织了全国九省的眼病调查,并与2006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以日常生活视力计算,2014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2.71%和10.4%,分别比2006年的2.41%和11.1%下降了29.0%和6.31%;对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分别下降了38.0%和16.1%。以最好矫正视力计算,2014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1.48%和4.59%,分别比2006年的2.08%和5.49%下降了28.8%和16.4%;对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分别下降了38.1%和26.0%。这些结果均表明,即使在我国人口众多和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眼病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由于防治白内障盲和视觉损伤的工作不断进展,我国盲和中重度损觉损伤患病率增加的趋势还是得到了有效遏止。


我国眼健康事业取得的成就还表现在基本建成能够满足我国眼健康和公众眼病防治需要的网络。各级各类眼科机构的医疗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眼科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基层和偏远地区的眼科医疗力量有所加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非公立眼科医疗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在防治盲和视觉损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眼科界参与防盲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部分城市医院的眼科机构和眼科医师主动到边远地区开展眼病的防治工作和眼科医疗技术的推广工作。


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国人口众多和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眼病患者不断增加,导致防治引起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眼病的任务非常繁重。我国csr在全球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屈光不正高发,还有大量未矫正屈光不正患者没有得到科学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大量出现,预示着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患者将增加。青光眼是严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通过公共卫生途径防治青光眼的工作尚未普遍开展。对高度近视眼引起的盲和视觉损伤的防治尚无实质性进展。对于防治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眼病防治的需要。眼科医师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均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推进眼健康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三、抓住重点,明确目标,逐步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

虽然国家已经发布"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who也确定了眼健康的远期和近期目标,但是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眼科学发展水平不同,我们应当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开展眼健康工作的重点。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做好眼健康工作的规划,明确远期和近期的努力目标。目前,很多地方在开展眼健康工作时,并不清楚当地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状况以及公众对眼健康的需求,这样就很难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要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以了解盲、视觉损伤和主要眼病的现状。开展这样的调查需要花费较多人力、财力和时间。由荷兰limburg博士和英国伦敦大学研发的可避免盲快速评估方法是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进行视觉损伤和眼保健服务需求调查的快速方法[3],相对简单易行,花费小,可以在一定区域内实施眼健康项目时使用,所得信息有助于制订行动计划。


从我国不同时期开展眼健康工作的实践看,确定眼健康工作的重点需要考虑到当地导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主要原因,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考虑到当地的眼科学发展水平和眼科人力资源,考虑到医疗和社会保险的状况。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如上海、北京)的csr已经相当高,表明可避免白内障盲的问题已基本解决,应扩大工作范围,明确提出防治视觉损伤的目标。从省份层面而言,不同地市csr不同,对于csr仍然相当低的地市,应当提出防治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尽快解决低csr的问题。从全国范围而言,由于目前84%盲和视觉损伤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中,因此50岁及以上人群是做好眼健康工作的重点人群。2006年和2014年全国九省眼病调查结果表明,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患病率的增加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低与相关人群的年龄(高龄)、性别(女性)、受教育程度以及地域明显相关,因此农村、中西部地区以及贫困、教育程度不高的地区应是防治盲和视觉损伤的重点区域。


在防治盲和视觉损伤工作中,有许多眼病需要重点关注,而当前的重中之重是白内障和未矫正屈光不正。这两种眼病在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负担中所占比例高达75%,现有的医疗手段可以有效处理这两种眼病。我们在处理眼病时还应设定合理的可负担和可行的目标。目前临床技术已达到可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可植入能够满足特殊需求的高端iol,但是价格昂贵,因此不适宜在防治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白内障手术中普遍使用。对于屈光不正,尤其近视眼的防治,虽然社会需求很高,但是由于目前眼科临床还没有可实质性预防和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因此在防治盲和视觉损伤中提出降低近视眼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不是现实可行的目标,而提倡矫治未矫正屈光不正才是恰当的目标。


四、展望

党的十九大指出,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实施健康中国的战略,这些为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是我国眼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期和机遇期。我们应当在目前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实现我国眼科医师的"光明梦",争取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根除可避免盲;到2035年基本根除可避免的中、重度视觉损伤,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眼健康服务;到2050年实现普遍眼健康的目标,在全国建立起布局科学、合理、方便、可及的眼科医疗体系,建立为眼健康服务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包括眼科医师、视光师、眼科技术人员,根治可避免的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视觉残疾者得到充分的康复治疗,有眼科和视觉方面问题的公众其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到那时,主要导致盲和视觉损伤的主要眼病不再是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白内障和未矫正屈光不正,而是发达国家的遗传性、先天性等眼病。眼科医师在推进眼健康事业中是极其重要的中坚力量,应当在政府主导下,为促进眼健康事业向高水平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第66届世界卫生大会签署2014—2019年防治可避免盲和视觉损伤的全球行动计划[j].赵家良,译.中华眼科杂志, 2014, 50(3): 233-240. doi: 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4.03.021.

[2]zhaoj, xux, ellweinlb, et al. prevalence of vision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 in rural china in 2014 and comparisons with the 2006 china nine-province survey[j]. am j ophthalmol, 2018, 185: 81-93.doi: 10.1016/j.ajo.2017.10.016.

[3]赵家良.眼视光公共卫生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76-8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