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陈教授认为,要关注手术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
第一,在切口选择上,如果有条件首选飞秒激光辅助手术。因为陈教授通过oct对术后切口情况的观察发现,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切口的密闭性要优于普通白内障手术的手工切口。这既可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几率,又可以减少术后的散光、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第二,撕囊时面积要相对较大,同时要选择光学部面积比较大的人工晶状体,这样有利于术后对眼底情况的观察。
第三,此类患者术后后囊膜混浊(pco)的发生率偏高,因此要选择材质是疏水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人工晶状体,以及具有方边设计的人工晶状体。这可以有效地预防术后pco的发生。
此外,虽然目前尚无文献证明白内障术后发生眼内炎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占更高的比例,但医师要注意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控制。在国外可以使用前房内注射抗生素。但在国内,在这一点上是有争议的。医师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方式——预装式人工晶状体,这样可以避免在安装人工晶状体时因装载人工晶状体导致的污染。
最后,在白内障术后必须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时间的观察随访。在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一项尚未发表的研究证实,白内障手术会导致糖尿病患者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明显增高。
总之,对糖尿病患者,医师需要格外关注,全盘考虑、谨慎操作,并注意围手术期管理及长期随访。
先“摘白”还是先治眼底?前路还是后路?
关于糖尿病患者的眼底病变和白内障的权衡处理,陈教授认为,要根据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来说,在患者没有出现增殖性改变之前,医师可以考虑先进行白内障手术,对患者眼底进行密切的随访;对于出现增殖性改变的患者,要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来决定是否同时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或分别进行白内障手术和眼底激光治疗或抗vegf治疗。对于伴有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白内障患者,考虑进行联合手术,一般选择先从前路进行白内障手术,然后从后路进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转自《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