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数据,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连接达到10.8亿。这个数字一直在攀升。
有一个现象,工作、旅行、交友甚至睡觉等等,到处是“低头族”。
手机给大家带来的便利和欢乐当然很多,但随之对眼睛带来的伤害却也防不胜防。
那么,怎样才能用好手机,却又尽量不伤害眼睛?
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屈光手术中心的王树林博士分四个年龄段,分析了手机给眼睛带来的危机,并分别制定出凯发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
下面,就找找哪一条更值得注意吧!
1
学龄前儿童(7岁以前)
危机:导致近视提前发生
7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在近视门诊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多。
“王医生,要怎样预防,才能让孩子不近视呢?”经常有孩子家长这样问王树林。
“不上学,不看书,出去放牛就行了!”王树林半开玩笑地回答。
但他转念一想,接着说:“现在的小孩子,就是出去放牛,估计还是会近视。因为他们骑在牛背上——还是会看手机。”
学龄前儿童近视400度以上,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近视度数400度以内的,则大多与后天环境因素有关。导致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看“近”时间太长,从而引起假性近视(调节性近视)和真性近视(轴性近视)。
其中,长时间看手机是重要原因,且可避免。如果学龄前就得了真性近视,发展为高度近视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因此一定要尽量预防。
凯发官网入口的解决方案:学龄前儿童预防近视的方法,可总结为9个字“出去遛,少看‘近’,定期查”。
出去遛——每天“有阳光的户外”活动要超过2小时,每周超过14小时也行。
少看“近”——手机尽量不要看。电视、电脑、看书、弹琴、画画、下棋和练字等也要节制。
定期查——看“近”在所难免,因此还要“定期查”。三四岁的小孩就可以配合检查了,最好定期每半年查一次。没有近视的可正常看“近”,但手机还是尽量不要看。如果怀疑有近视,需散瞳验光。排除真性近视后,还可正常看“近”。
如确诊为真性近视,需严格限制看“近”活动,并每三个月到医院复查。如发现近视进展过快(每半年增加超过50度),需进行医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