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工晶状体植入:直径为6.0mm或6.5mm的人工晶状体将有利于术后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诊断和治疗。6、密闭切口:确保切口无侧漏7、术毕结膜囊涂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典必殊)眼膏
糖尿病是一个全身性的代谢性疾病,其血管病变可影响到视网膜的血管,产生血管形态及生理病理的改变,使患者眼底发生病变;同时,病变是否累及黄斑部以及视网膜病变的程度,都会影响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 因此,术中和术后都应注意对眼底的保护。
白内障合并糖尿病人工晶状体的选择要点
- 对手术后需要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患者,不建议使用多焦型iol; - 估计以后需进行玻璃体视网膜的患者,选择iol时宜避免使用硅胶材料的iol,因为玻璃体切割术中这类iol易吸附小气泡而影响术野观察,而且可能在将来行玻璃体手术时,硅油填充玻璃体腔后,与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发生融合,使人工晶状体产生浑浊,视力下降,影响手术效果;
- 考虑术后方便观察眼底,iol以选择光学部较大的(直径6.0~6.5mm)为宜;- 伴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白内障术后可能发生虹膜新生血管,这一并发症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后房型iol置入术时发生率最低。置入前房型iol可增加虹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查需要清晰后囊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目的有两个
1)恢复视力提高生活质量
2)便于眼底病变的观察和治疗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保持清晰的后囊十分重要,不仅是为了视觉灵敏度,也是为了眼底可视化检查,这是进行后续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甚至玻璃体手术所需要的。然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pco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需选择低pco发生率的iol,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病变的观察提供清晰的后囊。
研究表明:疏水性丙烯酸酯iol的pco发生率显著更低。
一项研究纳入22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并对其一只眼植入具有蓝光滤过作用的iol,另一只眼植入只具有紫外线滤过作用的iol,结果表明:滤蓝光晶体可以提供更好的视觉对比敏感度,且改善彩色视觉,并没有造成辨色力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