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一个已经充满气的气球继续打气,会发生什么?
当然是——爆炸。
同理,当我们的眼压在短时间内越来越高,超越了眼球内部组织、特别是视神经所能承受的限度,急性青光眼就发作了,不抢救视力很快就不行了。
有多严重呢?
青光眼也分慢性和急性,急性青光眼发作时会有眼胀、虹视、视矇的症状,脑袋会隐隐胀到有点闷闷的感觉,严重时还会恶心呕吐,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可以看看灯有没有彩色的光晕,或是摸一摸眼球是不是硬硬的,来判断是不是青光眼发作。
图片来源/sohu.com
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头痛恶心要看内科,根本没想到和眼睛有关系啊!
“这样兜兜转转,几天下来,发作那只眼睛就算抢救过来,视力也大不如前了。”
这么可怕,能防吗?方法还是有的,杨教授就介绍了一些小技巧——
像关注血压一样关注眼压
跟血压一样,眼压也是制定出来的一项生理指标,杨扬帆教授举了一个数据:眼压高于21mmhg的人群中,有75%的人可能是异常的,即可能是青光眼的征兆,其中也有大约25%的人眼压虽然很高,有的甚至可以高到30mmhg,视功能、眼底却是正常的,这部分人称之为高眼压症。
一般眼科检查测眼压用的是喷气眼压,测的时候要睁大眼睛并放松,避免喷气打在眼皮上,造成测量结果不准。
那怎么判断自己眼压高是因为青光眼还是其他因素呢?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一步检查。
进一步检查包括压平眼压(眼压测量的金标准)日间波动曲线甚至昼夜波动曲线、角膜厚度、视野计、眼底oct扫描、视网膜形态学检查,如果这几项检查都显示没有问题,则医生倾向于判断患者的眼压高是非病理性,隔三个月到半年再次复查,跟踪观察。如果眼压高已经引起特征性的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这就是青光眼,需要到青光眼专科进行治疗。
可做诱发实验
黄种人的眼轴比较短,在年轻的时候问题不大,但在年纪较大的时候,特别是45岁以上,随着白内障的早期发展,晶体有点膨胀,本来眼球就有点小,膨胀以后导致前房角就逐渐变窄。
杨扬帆教授碰到很多患者在年轻时觉得自己视力超好,1.5甚至2.0都有,但像这种情况医生反而会更加警惕,因为这提示患者可能有远视,眼轴更短,等年纪大了,可能某天心情比较激动,或在黑暗中看了一场3d电影,或者做了一个全麻手术就诱发了青光眼。
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预防的,在四五十岁的时候医生察觉到前房比较浅,先做个诱发试验:“关小黑屋”。在暗室中呆两个小时。如果发现眼压明显升高,通过一些超声波检查证实就是前房窄,医生在眼里打个激光,不用包眼也不用住院,打完就回家,就可以防住青光眼了。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同样不可忽视,它慢慢损伤视神经,致使视野不断缺损,被描述为“视力小偷”,患者在生活中可能更容易出现磕磕碰碰,如果没有及早察觉没有及时治疗,最终导致“睁眼瞎”。
杨扬帆教授强调,定期做眼部检查十分重要!除了45岁以上的人,青光眼的高危人群——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低血压患者、青光眼家族史的人群,更要有定期眼检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