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是指晶状体发生混浊,阻碍光线进入眼内,从而影响视力的眼病。初期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而后逐渐加重,明显影响视力甚至失明。在我国,现有白内障患者已达到了6000万人,白内障致盲400万~500万人,居于各类致盲眼病的首位。
老年性白内障是白内障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人,但也可在45岁左右发生,是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越高的眼病,故又称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多从眼周边部开始,晶状体完全混浊需要数月或数年,也可停止于任何时期。引起老年性白内障的原因很多,如晶状体老化、阳光和紫外线照射、外界温度、环境缺氧、糖尿病、高血压和营养不良等。
80岁以上老人100%会得白内障
人老了,头发会变得花白。眼睛也是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眼内透明的晶状体由于“老化”逐渐变得不透明,这就是白内障。白内障常发生于50岁左右的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得白内障的人数直线上升,80岁以上老人100%会得白内障。白内障不仅仅会影响老年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而且由白内障所导致的失明也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白内障膨胀期是“转折点”
老年性白内障常常双眼患病,但发病往往先后不一。初期视物模糊,或视近尚明而视远不清,或眼前可见固定不动的黑影,或有复视等;严重者视力下降至仅见眼前手动或光感。
初发期发展缓慢症状不明显,晶状体周边部混浊,病情发展缓慢,可达数月甚至数年,有的长期停留在此阶段而不发展。
膨胀期病情扩张不断恶化,患者视力严重下降,晶状体混浊加重,可继发青光眼,视力明显减退。
成熟期视力仅见眼前手动或光感,晶状体完全混浊变成白色,如果此期不及时治疗,可发展到过熟期,则难以恢复视功能。
过熟期晶状体呈均一的白色混浊,晶状体皮质液化或钙化,晶状体核下沉,整个晶状体脱水皱缩变小等。
良药“决明”可预防
决明子是一种传统的眼科用药。传说,陕西龙门山有一老道人,年过百岁,仍精力充沛,鹤发童颜,耳聪目明,可看到十里之外的景物,人们认为这位老道有什么奇术,一再恳求老道传授仙方。老人说是决明子的功劳,其服法是把决明子捣烂吞服,每次一小匙,连服一年。龙门人按照老道的方法,服一年决明子后,个个都目明眼亮,从前有患眼疾的,也全好了。故事无从考证,但决明子的确是一味价廉物美而又古老的健目良药。
决明子中的“决”字,是开决疏道的意思,“决明”就是冲破黑暗,重见光明。决明子后来被古代药学家载入我国最早的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对老年性白内障有较好防治作用。常用量:10克~15克,泡水当茶服;也可将决明子碾成细末,加入粥内服用,久服可延缓衰老。将决明子和菊花放在一起做药枕,也可以起到清肝明目的作用。
白内障手术时机
白内障的手术时机一直都是很多白内障患者所关心的问题,其实,目前白内障治疗手术已经成熟,患者可以在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只要患者感到白内障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学习,同时有手术指征就可以考虑手术了。而白内障患者往往有一个治疗误区:确诊后迟迟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以为必须等到白内障“成熟了”,完全看不见东西了才能手术,这会大大影响生活质量,而且硬核超声乳化会对眼内结构造成较大损伤并增加手术风险。
白内障还会引发一些眼部的疾病、炎症,如继发性青光眼等。而及早手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加上很多中老年朋友是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手术后眼睛晶状体清澈了,更利于观察眼底情况,更好地控制高血糖、高血压所并发的眼底病变。
白内障预防水分与维c要补足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也是引起老年人失明的常见病因。坚持以下的一些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延缓老年白内障的发生。
预防脱水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体内液体的正常代谢发生紊乱,就会产生一系列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的发生;而对白内障患者,脱水可使病情加剧。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或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等,都应及时补充水分。
接受太阳光时间越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越大。外出时戴帽或戴深色眼镜,可使眼睛受到紫外线的照射量大大减少。60岁以后视力下降的老年人,如戴黄褐色太阳镜,可以防止视力进一步减退和预防白内障的发生。
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营养吸收功能和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的发生。维生素c具有防止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作用。
老年性白内障病人体内氨基酸水平往往较高,色氨酸及其代谢产物与晶状体蛋白质结合变为棕黄色物质在晶状体内沉积,形成白内障。而阿司匹林可以减慢这一进程,从而可延缓白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