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囊环形撕囊术和玻切法后囊环切术
后囊撕囊术去除了中央后囊,大大降低了囊外摘除术后中央后囊混浊发生率。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分离,理论上减弱了玻璃体前后径张力,减轻了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适用于儿童白内障手术、小瞳孔手术、并发障摘除、后囊混浊以及钙化纤维化病例。由于后囊撕囊对眼底的长期影响尚不明了,不适用于活动性病变的白内障,如糖尿病、虹膜炎引起的白内障。晶状体核与皮质摘除后的的后囊十分松弛,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放射状裂口。后囊撕囊只能用撕囊镊。注入高内聚性粘弹剂扩张囊袋,尖针头刺开中央后囊,向后囊破口注射少量粘弹剂推挤玻璃体前界膜后移并与后囊膜分离,撕囊镊夹住囊瓣轻微弧形运动撕开后囊,在12点位变换夹持点完成环形撕囊。后囊开口形状最好是垂直椭圆形,人工晶状体襻水平支撑在囊袋内,可以将椭圆形后囊扩展成圆形或接近圆形。
少数情况下,撕后囊出现放射状裂口,只要没有玻璃体脱出,不会影响植入人工晶状体。粘弹剂扩张囊袋,人工晶状体襻垂直裂口固定于囊袋内。如果后囊缺损较大,可以将人工晶状体襻放在前囊前,再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压回到前囊后,利用较小的前囊口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
玻切法后囊环切术直接切除中央后囊和前部玻璃体,是一种安全的方法。适用于儿童白内障;已发生明显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处理的前部玻璃体混浊、积血;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容积增大引起的后部高压。玻切法后囊环切可以在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前或之后进行,双手法经角膜缘切口插入玻切头,玻切口向下,面对中央,快速切除3-4mm直径的中央后囊。如果看到前部玻璃体伴随玻切振动而抖动,说明后囊已经切开,将玻切头伸到后囊口之后,继续切除少量前部玻璃体,退出玻切头。切忌在后囊平面之前做玻切,以免牵拉玻璃体,扩大后囊开口。如果后囊口受玻璃体牵拉而变形,可在附近注入少量粘弹剂复圆后囊袋口。抽吸前房粘弹剂。
小瞳孔下环形撕囊
适用于虹膜萎缩、瞳孔无法散大且没有广泛虹膜周边后粘连的病例。小瞳孔下环形撕囊,红反光很差,无法看到撕裂过程,但效果是十分真实可靠的。因为镊子夹持囊瓣后很难翻转完成前囊剪切撕囊,主要利用平行撕囊法。前囊瓣受到瞳孔缘的限制自动引导撕成圆形。撕囊开口通常大于瞳孔。针撕囊受到瞳孔限制有一定难度,推荐使用可以安全控制前囊瓣的撕囊镊。
囊染色技术
成熟白内障皮质显乳白色,核显棕黄色,其它原因例如角膜混浊或小瞳孔,术中很少有眼底红光反射,显微镜下很难看清透明的前囊,前囊撕囊十分困难。在无法事先改进红反光的情况下,医生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增进前囊的能见度,以便于撕囊。 以往采用斜照明增进前囊能见度,但效果十分有限。采用电凝前囊切开术(radio frequency),虽然可以在能见度极差的情况下,完成前囊环形切开,但囊环边缘强度很弱,很容易发生意外放射状裂口,效果难以预测。最简单的方法是前囊染色,增加囊的能见度。菲薄透明的后囊染色后,能见度提高,撕后囊的困难减小。理论上讲,最有价值的染色剂是台盼蓝(trypan blue)和靛青绿(indocyanine green)。其它试用的染色剂有荧光素,无毒性,但染色较淡。甲蓝(methylene blue)、龙胆紫(gentian violet)和晶紫(crystal violet)等对眼组织毒性较大,不宜使用。台盼蓝无毒副作用,用于检查保存角膜内皮细胞活性已有多年。0.1%浓度用于活体手术,价廉,是最常用的染色剂。术中蓝色清晰可见,不需要附加滤光片。靛青绿已广泛用于心脏和眼底血管造影术。在滤光镜下,绿色十分明显,但价格偏贵。
(一)前囊染色方法
1. 做辅助切口。
2. 先向前房注入空气置换房水,随后注射少量分散性粘弹剂保护内皮。
3. 接着向前房内注射0.1ml 0.1%台盼蓝或0.5%靛青绿,由于比重大,染色剂主要沉积于前囊表面。
4. 平衡盐溶液冲洗前房,置换空气泡和多余染色剂,这时前囊已被染成蓝色或绿色,很容易与白色皮质相区别。
5. 注入粘弹剂,开始环形撕囊。
(二)后囊染色方法
1. 经辅助切口向前房和前囊袋开口注入少量分散性粘弹剂保护内皮。
2. 接着贴近后囊向囊袋内注射0.05- 0.1ml 0.1%台盼蓝或0.5%靛青绿,由于比重大,染色剂主要沉积于后囊表面。
3. 平衡盐溶液冲洗囊袋内的染料,这时后囊已被染成淡蓝色或淡绿色。
4. 注入粘弹剂,开始环形撕后囊。
环形撕囊失败原因和撕囊并发症
前囊出现放射状裂口,撕囊开口出现尖锐的不规则形状或撕囊为不连续都被认为是不理想的环形撕囊。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前后节压力失衡和不恰当的控制方向。不规则的钝角前囊开口,只要是连续的都被看作是成功的。
(一)前后节压力失衡
1. 前房穿刺后,没有及时补充粘弹剂。儿童、青少年白内障或膨胀期白内障,囊袋内压力较大,稍有前房漏出即可发生放射状前囊裂开;
2. 撕囊镊过度挑动切口外板层或压迫切口内板层,频繁张合,造成粘弹剂从切口漏出;
3. 挤压眼球,眼压升高,粘弹剂漏出。呼吸困难病例、眶压高病例或球后注射量较大时,前房漏出增多;
4. 使用了低粘度低内聚性的甲基纤维素,通过切口外漏;
5. 灌注液经断裂的悬韧带间隙流到玻璃体腔,使得玻璃体腔容积增大,压力增大。
其结果导致前房变浅,玻璃体压力相对升高,晶状体前移,前囊及悬韧带张力增大。囊膜应力集中在前囊裂口的裂点上,使前囊裂口向赤道区扩展,直至张力完全平衡。因此控制前囊裂口方向的关键是重建前房,平衡前后房压力。前房注入粘弹剂是最有效的方法。高粘度高内聚性粘弹剂透明质酸钠很少漏出,保持前房深度作用强。甲基纤维素粘度低,内聚性低,容易外漏,撕囊方向失控。角膜移植术中开天窗法撕囊,后部压力变大,可用左手镊子压住晶状体核,右手撕囊。
(二)不正确的撕囊操作及纠正方法
1. 按照切线方向用力,必定会产生放射状裂口。因此撕囊牵拉方向应不时向中心方向变化,使囊裂开偏离切线方向而向内转,获得一个圆形的前囊口;
2. 钝头截囊针不能扎入前囊内固定,反复多次操作造成前囊撕裂。如果多次尝试仍无法固定前囊,应及时更换针头;
3. 撕囊镊远离囊瓣裂口根部牵拉,摆动幅度较大,很难控制囊裂开方向。应随时变换夹持点,尽量靠近裂点夹持前囊;
4. 游离的前囊瓣与粘弹剂一同外流,在切口附近产生放射状裂口,很难被发现,成为超乳后囊破裂的潜在部位。应当及时注射粘弹剂将前囊瓣推回前房中央再继续撕囊;
5. 前囊瓣方向与撕囊镊夹口处于垂直,例如3点与9点位,镊子无法夹住前囊。通常不要在水平位换手。如果前囊已处于水平,可以经辅助切口,用针撕囊或镊子撕囊;
6. 如果切口过于靠近巩膜,镊子张开受切口限制无法张开夹住前囊。最好不要扩大切口,先用针头撕开部分前囊,待裂点靠近切口后再用镊子撕囊。选择夹角小的撕囊镊;
(三)能见度降低的原因和处理
1. 表麻药,消毒剂引起的上皮水肿,可刮除上皮;
2. 创伤性基质水肿,可在术前术中不断滴高渗剂脱水;
3. 基质疤痕位于瞳孔边缘影响观察,可将眼球向有疤痕一侧转动,避开瞳孔区;前囊撕囊适当偏离中央避开疤痕,待手术后期再扩大囊袋开口;实在看不清者可考虑剪除前囊膜,不再进行撕囊;
4. 眼内注射药物或低渗溶液引起的内皮水肿,应及时更换液体;
5. 前房出血干扰视线,可用新的粘弹剂置换或排开积血;
6. 牵拉切口板层引起角膜皱折,无法看清12点位下方的结构,可更换其它器械操作或在角膜起皱处滴水或粘弹剂填平角膜皱折;
7. 过多扰动皮质,均匀眼底红反光中产生不规则黑色皮质阴影,影响前囊的分辨,有条件可做前囊染色分辨前囊;
8. 前囊变薄不容易看清,可做前囊染色增加能见度后再撕囊;
9. 撕囊镊直接遮挡其下方的囊膜,可注射少量粘弹剂稳定前囊,推开皮质,通常不要在12点位停顿换手。
(四)撕囊开口太小
撕囊开口太小,超乳头移动将受到限制,超乳头可直接损伤前囊边缘;劈核器很容易误入下方悬韧带之间,向中心牵拉引起悬韧带断裂。但无论如何,小而圆的囊袋即使有少许悬韧带断裂也比撕囊失控要好。因为随后可做二次环形撕囊或弧形部分撕囊术(arch partial anterior capsulorhexis)。
(五)撕囊开口太大
撕囊开口过大,超乳过程中前囊边缘对晶状体核限制作用减弱,核很容易翻转脱出囊袋进入前房。如果前囊口已经很大,不必再做水分离,应充分分离核与皮质,保持在皮质壳中核超乳。分散性粘弹剂可以保留在前房内,也可限制晶状体核上浮。加强辅助器械固定核块。较大的环形撕囊,残留在前囊的上皮细胞数量少,后囊混浊发生率降低。如果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仍不能保持稳定固定,可做后囊环形撕囊,利用后囊开口夹持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固定。
(六)锐角前囊开口
当裂点过度靠周边时,术者可以尝试以大角度改变撕囊方向向中心牵拉,部分可以成功;如果裂口已到达虹膜后方,只能剪切前囊,改变前囊裂开方向。在前囊瓣残留的任何微小裂口,都有可能扩大伸延,应当及时撕除。任何含有锐角的前囊开口,如心形、三角形、五角形,在以后的手术操作中都有沿锐角顶点向外裂开的危险;圆形、椭圆形、圆钝花瓣形前囊开口都是理想的形状,不会发生放射状裂口。为防止锐角裂开,应当撕除含有锐角的部分前囊。
(七)前囊放射状裂口的紧急补救措施
1. 一旦发现前囊出现向悬韧带方向伸延,应立即停止操作,判断一下是操作失误还是粘弹剂漏出。不管何种情况,再次操作时应补充粘弹剂。一定要使用高透明度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不要使用viscoat或甲基纤维素;
2. 裂口扩展无法弧形转回中央部,可在最接近裂点的角膜缘做一角膜穿刺口,沿裂开点最根部向中心方向剪开囊膜1mm,再次继续撕囊;
3. 如果剪切未靠近裂点根部,以后仍有可能发生放射状裂开。在这一部位适当多保留一些周边前囊有利于固定人工晶状体;
4. 如果能见度很好,可在高倍放大下将小的囊瓣撕除或用玻切头将裂口切成圆钝形状;
5. 如果裂点位于虹膜之后看不见,可从另一侧再做一次剪切,反方向完成撕囊,称为不完整的环形撕囊(incomplete capsulorhexis)。末端不必与原裂点完全重合,通常保留稍多的前囊。不熟练者可改为开罐截囊术。人工晶状体襻与裂开处垂直固定;
6. 如果裂口已扩展至悬韧带处,不要再做任何撕囊动作;补充粘弹剂;不要做水分离以免囊袋口继续扩大裂向后囊;可将晶状体核移至囊袋外超乳吸出或手法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