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内障术后急性细菌性眼内炎的现况
眼内炎是指眼内液或眼内组织的炎症反应。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手术的一种最严重的合并症,常致患眼失明,甚至丢失眼球。术后急性感染性眼内炎是指发生在眼科手术后6周内的眼内炎。充分认识眼内炎发病的各相关因素,并相应采取各种措施,认真防治,历来都是眼科医师十分重视的突出问题。眼内炎分为感染性眼内炎和非感染性眼内炎,关于感染性眼内炎,2010年和2013年在《中华眼科杂志》上白内障学组发表了专家共识,姚克教授透露,2014年8月份学组主要是针对非感染性眼内炎基本达成了共识,预计2015年发表,未来白内障学组还会组织全国范围的宣讲活动,将非感染性眼内炎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传递给大家。
去年在白内障学组八家委员单位发起了一个20万以上病例的大规模的术后眼内感染发生率调查活动,该调查结果已在发表于《英国眼科杂志》(bjo):目前国内大医院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是0.03%,几乎与国外眼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同,有的医院还甚至更低。但这并非意味着我国的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发生率都这么低。对四十多家规模比较小的基层医院的眼科调查发现,眼内炎的发生率甚至可以达到大医院眼科0.03%的发生率的10倍之多,所以基层眼科单位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的问题还任重而道远。故此,召开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感染“回头看”会议十分必要。
眼内炎防治应严格遵循专家共识的指导
本次会议汇报的六个病例都基本上是按照共识要求进行的处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讨论了压力消毒盒的问题,以往使用的都是医院大手术科室的消毒包,在中间换台的时候应用消毒盒消毒,按照压力按照说明书它已经达到灭菌甚至杀死肝炎病毒的程度。虽然这已经符合要求,但有一些误区需提醒大家注意:第一,第一次消毒后消毒锅里面的存水一定要倒干净,它空气里面的压力是很高的,但是针头放到水里面的话空气压力再高水里也就是最高到100度,水煮3分钟可能还是存在问题。第二,多次使用的硅胶管道消毒3分钟不起作用,而且有时消毒后护士还会把盒子放到自来水里面冲,自来水进去的话3分钟不能消毒,而消毒盒本身也规定要消毒6分钟。如果一个硅胶管要反复使用,液体进来后由于没有回抽功能,所以需要甩干再消毒。第三,层流问题,手术室从早到晚连台,进去参观的人多,起不到层流的作用。建议午休时再做一次层流,或者前一台手术后,接台的人等到层流完毕后再来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