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辅助检查:辅助检查主要包括泪膜镜检查、角膜地形图检查、共焦显微镜检查、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测定、泪液渗透压测定、印迹细胞学检查、睑板腺成像检查、前节oct检查、泪液清除率试验、泪液蕨样便试验及血清学检查等。
(1)泪膜镜或泪膜干涉成像仪:通过观察泪膜干涉图像,可对连续眨眼过程中泪膜厚度、泪膜分布情况进行动态记录,并对泪膜的稳定性进行分级评价,还可了解泪膜的脂质层分布;
(2)角膜地形图检查:了解泪膜分布的规则性。干眼患者角膜地形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和表面不对称指数sai增高。泪膜像差分析可帮助分析泪膜动力学特性和解释泪膜稳定性与像差及视觉质量的关系;
(3)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无创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对干眼患者的角结膜组织在细胞水平进行活体形态学的观察和研究,连续观察包括角结膜上皮、基质层和内皮层等,揭示干眼的病理变化,对于干眼有一定诊断意义;
(4)泪液乳铁蛋白含量测定:泪液中乳铁蛋白值随病程进展而持续下降,可反映泪液分泌功能,能帮助诊断干眼及观察病情变化;
(5)泪液渗透压测定:利用渗透压测量仪可检测泪液的渗透压,能帮助诊断干眼;
(6)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患者可出现表面损害的征象,如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核浆比增大,鳞状上皮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等;
(7)睑板腺成像检查:通过红外线睑板腺观察仪可透视睑板腺的形态,观察睑板腺有无缺失,是观察睑板腺形态学改变的客观检查方法;
(8)其他:包括泪液清除率试验、泪液蕨样变试验、泪腺或口唇粘膜活检、泪液溶菌酶测定,前节oct检查和血清学检查等。
5.干眼临床检查顺序:病史询问→症状询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but→荧光素染色→泪液分泌试验→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其他所需辅助检查。
(二)干眼的诊断
干眼的诊断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干眼;
(2)干眼的病因和分类诊断;
(3)干眼的严重程度。
1.干眼的诊断标准:干眼的诊断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统一标准,结合其他国家级我国学者提出的标准,角膜病学组提出目前我国的干眼诊断标准:
(1)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but≤5s或schirmer ⅰ试验(无表面麻醉)≤5mm/5min可诊断干眼;
(2)有干燥感、异物感、烧灼感、疲劳感、不适感、视力波动等主观症状之一和5s<but≤10s或5mm/5min<schirmer ⅰ试验结果(无表面麻醉)≤10 mm/5min时,同时有角结膜荧光素染色阳性可诊断干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