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htlife简介及其工作内容
bonilla教授指出,sightlife是一个国际卫生组织,最初以眼库的形式于1969年在美国成立,并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眼库,仅去年就为角膜移植手术提供了14000多个供体。2009年,sightlife意识到美国库存的角膜组织远超本国患者需要,已无患者需要等待供体进行手术。从那时起,sightlife开始关注世界其他地区。在全球1270万角膜盲患者中,有98%来自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洲地区都有很大一部分供体需求。因此,从2009年开始sightlife转向全球卫生组织,其目标是与政府、医院和眼库合作,在2040年消除角膜盲。
bonilla教授详细解释道,sightlife所做的工作包括与政府合作,就政策和倡导进行咨询,提高公民捐赠意识,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早期鉴定。同时与医院合作增加获取捐赠组织的机会。此外,sightlife还与当地的眼库合作,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运营眼库,并通过培训、认证以及标准操作程序来提升眼库整体能力。一旦眼库获取大量角膜供体,sightlife还会培训当地的角膜外科医生来进行角膜移植,并且在培训中让他们认识到,一旦进行了角膜移植,该患者则终身为患者。患者必须定期随访以确保移植不会失败,所以sightlife也专注于随访,并将其延伸到偏远地区。仅在去年一年,sightlife就在全球培训了282名角膜外科医生(主要在亚洲)。bonilla教授指出,自2009年全球卫生工作开始以来,sightlife已通过这种方式开展了超过80000次移植手术,并培训了500多名角膜外科医生,其中亚洲占据了主导地位。
环环相扣,质量是关键
sightlife的核心价值观是:质量、诚信、激情、创新和责任。其中,质量是首要的。bonilla教授强调,对于sightlife来说,质量包含方方面面:眼库运营的质量、角膜捐献死者家庭感受的质量、sightlife与医院和器官采购机构关系的质量、加工和处理角膜的质量、手术的质量、随访的质量。如果sightlife只关注眼库的质量,而不注重手术或随访,那么移植可能会失败。
bonilla教授表示,与供体获取、加工和移植过程中所有相关部门的合作关系也至关重要。在美国,sightlife与器官采购机构和组织库密切合作,同时也与医院合作,以便在患者死亡时,医院只需拨打电话给三者之一。随后,sightlife密切筛选捐献者以确定他们是否适合移植(没有传染病或感染),然后给死者的家属打电话以获得捐赠同意,这样也就避免家属单独与器官库或组织库或角膜库联系。一旦sightlife获取角膜供体,眼库工作人员将遵循标准操作程序。眼库质量的关键是眼库工作人员的审核和认证。在美国有美国眼库协会来负责监督全国范围内的眼库。每2~3年,美国的每家眼库都必须经过审核和认证程序,其中包括全面评估,并确保每家眼库遵循标准操作程序。同时,员工认证非常重要。想要评估供体,必须要有经过培训和认证的眼库技术员。监管政策的监督以及国家协会的支持对于美国的高质量供体是至关重要的。
bonilla教授指出,sightlife不仅要遵守操作标准程序,还要对每一个组织进行单独审核。供体组织在整个流通的过程中,每一步都有详细的质量检查和记录。bonilla教授表示,频繁的内部审查能够保证供体质量,此外这种质量保证在政府层面非常重要。sightlife依赖政府的保障和政府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才得以获得供体。这意味着不仅要落实政策,还应当担负责任。在美国有强制性死亡通知法,由政府执行,即在死亡一小时内,所有医院必须通知器官或组织库,因此政府政策大大促进了供体捐献的发展。因此,供体质量依赖于政府政策的支持,依赖于全国眼视光协会的支持,以及质检过程和对这些过程的坚持以及眼库对质量的承诺。
面对角膜盲,中国困难所在
bonilla教授指出,sightlife目前所涉及的范围远远不止美国地区,已向全球外延,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进行全球健康咨询。bonilla教授向《国际眼科时讯》介绍了他们在亚洲处理角膜盲问题时所面临的挑战。bonilla教授指出,在亚洲存在三大障碍。首要障碍是角膜来源问题,角膜供体极度缺乏。单看中国,就有超过四百万人需要进行移植或患有可预防性角膜盲。然而去年只进行了不到10000台角膜手术。因此能够获得角膜供体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个障碍是质量问题。每一环节的责任制和透明度都是角膜移植成功所必需的,从政府的合规性到眼库的标准操作程序,再到国家级协会的干预(监督和审计眼库设施,确保它们的运作达最高标准,并确保眼库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和认证后可制作出高质量供体),缺一不可。第三个障碍是角膜手术和术后随访问题。中国需要大量的角膜外科医生,并接受进修培训获得最新技术,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手术,此外还要对这些患者进行术后随访。bonilla教授指出,在亚洲的许多大国中,患者平均需要跋涉150公里或更长路途才能遇到训练有素的角膜外科医生。这样长的路途使得术后随访极难进行,多达50%的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消失,医生不知道他们是否继续接受治疗或移植失败。由于移植的角膜数量非常少,因此每位患者和每一次手术都必须计数并获得最佳治疗机会。培训外科医生,提供角膜随访,以及尽可能在当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道路虽荆棘,前途仍光明!
尽管目前中国存在诸多障碍与问题,bonilla教授仍从中看到中国医疗保健领域的巨大潜力。bonilla教授表示自己已看到了中国政府、社区卫生工作者、眼库领导、角膜外科医生和眼科医生之间合作的愿望。中国角膜盲的消除,需要合作方能取得进展。bonilla教授列出了一项惊人的数据,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只需要获得前五十个城市所有死亡人数的1%的供体,就再也没有患者需要等待角膜移植。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首先从政策层面开始。在美国强制通知死亡是获得捐赠的首要原因,所以政府在消除角膜盲方面,只需要制定一项政策就可意义重大。bonilla教授表示在中国期间,她看到了政府的兴趣和承诺,以及努力了解如何解决中国的健康问题。
让bonilla教授看到巨大潜力的另一方面是国人对捐赠价值的认识提高。对于社区,捐赠者有一种天然的不信任。因此sightlife正在与医院合作建立医院角膜恢复(hcr)计划。通过hcr计划,印度已取得了惊人的成果。虽然印度也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眼库,但是,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计划来筹划眼库,以高质量地处理大批量供体。bonilla教授强调,眼库的数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库的质量。在中国,目前有许多外科医生正在努力建立区域协会和国家协会,这些协会可以实施标准的操作程序。此外,北京同仁医院眼库也提交了有关标准操作程序的意见。所以中国已经有了积极的势头。sightlife目前与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名外科医生和眼库专业人员一起进行培训,以提高眼库质量。
(作者:国际眼科时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