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不时可以听到以下说法:“近视人士不应玩过山车、笨猪跳(bungyjumping)”,虽说近视并不是以上活动的绝对禁忌症,但这些说法亦有一定道理,因为其实患上近视会增加视网膜并发症出现的风险,尤其是深近视(近视度数大于600度)或病态性近视(近视度数大于1000度)的患者,有研究显示深近视患者发生视网膜穿孔/撕裂或者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是正常人的五倍。若患有近视,确实应该多加留意。
近视已经演变成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在亚洲人种中,深近视患者高达一成。深近视患者眼球长度会比正常增加,而患者的视网膜和视网膜下方供给营养的色素膜并不能随着眼球的拉长而增长,这样就会令视网膜被拉伸、变薄以及变薄,由此衍生一系列视网膜并发症,其中较常见的是某些部位在被拉的过薄的时候,视网膜出现穿孔或者撕裂,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视网膜脱落。若能及早发现,发生视网膜脱落是可以预防的。有症状(主要症状包括飞蚊增多、出现闪光及视野缺损)的视网膜的撕裂/穿孔或视网膜脱落较易被察觉可以尽早治疗,但有部份病例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又如何是好?笔者建议1. 有症状者应尽快就诊; 2. 500度以上近视者应定期到眼科检查;3.大于40岁人士亦应到眼科进行全面评估及定期检查。若能做到以上几点,应能帮助及早发现问题,预防视力损伤的发生。在本期内容中将为大家讲解与近视相关的视网膜穿孔和视网膜脱落。
透过新一代的多点同步激光仪器 (multi-spot laser machine),可更有效地治疗视网膜退化及裂缝,病人在接受治疗时的痛楚也会减少。
视网膜穿孔/脱落的机会率?
近视眼睛的主要变化的是眼球的拉长,正常人的眼球长度约为24mm,深近视患者的眼球长度一般超过26mm,部份极深近视的患者眼球长度甚至可能超过30mm。当视网膜不能随眼球增长时,附着点位置(即周边视网膜)容易出现退化、变薄、撕裂或者穿孔。有研究表明,近视度数少于500度的患者中,0.015% 发生视网膜脱落,深近视患者的视网膜脱落发生率则升至0.07%。
为什么会发生?
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前后径不断伸长,过长的眼球常常造成视网膜、脉络膜之间的循环障碍,供血不足,导致色素细胞的变性、萎缩。除眼底后极部形成片状萎缩斑外,周边部视网膜也常常发生变薄改变,比较常见的有格子样(lattice degeneration)或色素变性等,变性区的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形成裂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力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同时水样的玻璃体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之间积存,从而引起视网膜脱离(下图)。
液体进入位于上方的视网膜裂孔(绿色箭咀)后容易在重力作用下坠,因此位于上方的裂孔引起视网膜脱落的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