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一项手术技术,在我国也已经普及,但是不是表示白内障手术很容易呢?
白内障手术医师们肯定会大喊一声“no”!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so easy”!
每一位白内障医师的成长之路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手术技术再高的专家也曾经受挫于各种“拦路虎”。为了更好地培养青年医师们,此次的中国眼科教育论坛·第二届中国眼科女医师学术大会特别举办了wetlab培训会。大咖专家教授其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手术技巧,一对一,手把手培训,学员们均获益匪浅,不虚此行。
其中,白内障专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陈伟蓉教授分享了《超声乳化晶状体核的处理规范及i/a注吸皮质抛光》的手术经验。在接受《国际眼科时讯》采访时,陈教授进一步分享了超声乳化手术中的核处理及如何避免后囊膜破裂的技巧,分析了超声能量和时间的掌控问题,及如何处理超声乳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拦路虎”。
谨记“三要素”,“守护”后囊膜
白内障手术是一项比较难学的手术技术,没有想象中的容易。由于晶状体解剖位置的特点,白内障手术操作中,往前易损伤角膜内皮,往后只有一层薄薄的后囊膜,容易致后囊破裂。因此,白内障手术中如何避免后囊膜破裂是手术成功的一大关键点。
陈教授认为,要避免术中后囊膜破裂,首先,要熟悉晶状体解剖的特点:术中由前往后是前囊膜-前皮质-晶状体核-后皮质-后囊膜,熟记术中每一步操作所到达的解剖位置,避免损伤后囊膜;其次,要熟练运用力学的原理,掌握劈核技术。劈核的时候主要依靠的是水平的力,即平行于虹膜平面的力,而非往后压的力。许多初学者在劈核的时候往后压,这会导致晶状体悬韧带离断,或易使碎核的锐利边缘刺破后囊膜。因此,应依靠晶状体的结构特点,运用好力学原理进行劈核。此外,越靠周边晶状体核越薄,劈核时越容易损伤后囊,因此,越靠周边部越要谨慎操作,不能大意。陈教授强调,白内障手术医师应掌握以上三大要素,小心谨慎操作,以避免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但若发生后囊膜破裂也无需太紧张,术中应注意观察,即时发现,并即时停止手术,这也是很重要的。
后囊膜抛光,巧用黏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