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中有个类似照相机镜头的透明结构叫“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老化、混浊,形成白内障,早期会影响患者视力,晚期可能会导致失明,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主任医师王军从预防、治疗、康复三个方面给出具体指导。
/ 治疗篇 /
忠告七:别指望用药治好白内障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眼药水、口服药及中药制剂声称能治疗白内障,但通过临床观察,其作用并不很可靠。很多人花了不少钱买药,但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长期使用眼药水弊多利少,其中的防腐剂还会对眼睛产生副作用。
目前来看,手术才是治疗白内障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将混浊的晶状体摘除,并再植入新的人工晶状体。此手术操作属于微创,即使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只要把血压、心功能、血糖等控制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内,同样可以接受手术。
忠告八:白内障不能等熟了再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医疗水平和医疗设备受限,白内障手术需要剥离晶体,如果硬一点、“熟”一点(指晶状体基本上混浊了),剥起来会容易。但自从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引进并推广超声乳化手术以来,这种观念已经落伍了。
白内障长得越熟越硬,超声粉碎所用的时间和能量越大,对眼睛的破坏越大,手术风险也越大,所以白内障手术要早一点做为好,一旦影响生活,就应该接受白内障手术了。
一般的标准是,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到0.3~0.5,就应该手术。也有一些特殊要求的病人,虽然视力比0.5要好,但白内障的程度已经影响工作、学习、驾驶汽车等日常行为,也应该及早接受手术。
忠告九:别把手术想得很痛苦
白内障手术一般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通过一个很小的切口,采用超声波激素击碎摘除晶体,再以人造晶状体替换浑浊晶状体。手术在5~10分钟完成,患者没有明显不适。
忠告十:晶状体不是越贵越适合
人工晶状体的种类很多,但并不是越贵的越适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帮他们选择。如果是做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为了手术安全性一般会选择体积小的折叠软性晶状体。如果在术后看近物不是很多,可以放一个单焦点晶状体,一般1000到2000块钱,看远处正常,看近物时可以戴花镜。如果对视物要求比较高,可以植入多焦点晶状体。
忠告十一:糖尿病性白内障要早治
有些患者认为自己有糖尿病不能做白内障手术,或者认为手术没有效果,而放弃治疗。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糖尿病性白内障不仅能做手术,而且要早做,视力降到0.3的时候就可以进行。
糖尿病患者通常具有血糖高、血锌偏低、伤口较难愈合、瞳孔不易散大等特点,如等白内障发展到晚期再做手术,将大大增加手术的难度与风险;这期间也大大地增加了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如发生色素膜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达到失明的程度,最终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