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gs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视房角而定
青光眼微创手术具体的适应证有很多。但狭义上的微创,是指聚焦在房角部位的微创手术,主要集中在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在联合白内障手术的前提下,也可适用于一部分闭角型青光眼,这方面还在临床观察研究过程中。目前更普遍地应用在开角型青光眼,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只要房角是开放的便都可以使用微创技术。
从临床方面讲,migs的相对禁忌证是在房角无法开放的时候,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色素播散特别多、前房状态不稳定的患者,使用微创技术时要谨慎。如果解剖结构允许,微创技术都是可以使用的。另外,还要尽量避免用于晚期的青光眼患者,因为它降眼压的效力不够,宜应用于早期的青光眼患者。
migs的并发症:熟练操作是最好的“预防”
青光眼微创手术最大的并发症是有没有达到控制眼压的目标。短期的并发症主要是前房积血,这在术中是最需要注意规避的。在操作良好的情况下,这种微创手术的手术并发症还是非常少见的。如果操作不良便会引起很多并发症,譬如晶体损伤、虹膜撕裂、消融管道的同时对管道造成了损伤。但这些并不属于真正的手术并发症,而是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并发症,在相应的手术教材里也有描述。因此,我们要小心预防这类事情的发生。
migs的学习曲线:精益求精,以“不变”应“万变”
关于migs的学习曲线长的问题,林教授强调,“首先要在实施手术前理解微创手术的原理,细心地学习手术相关的知识点,并进行足够的手术操作练习,然后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手术操作。这是基本的原则。”不能依仗因自己手巧或学习能力强而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手术操作。
此外,还有一个手术方式改变的问题。以前无论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还是小梁手术,手术显微镜的视角是垂直的,而房角手术在很多时候是需要改变角度的。在角度改变后造成的手术习惯上的一些变化是需要适应的,而且手术方式本身也的确需要练习,只有勤学苦练,精益求精,以“不变”应“万变”,掌握手术技巧了,才能在上级指导下进行手术。眼科手术是在显微镜下进行的,如果没有练习熟练便不能在患者身上进行操作,这是基本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