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实际上,有许多因素影响了晶体的常数大小,影响到术后的屈光效果,包括:非标准化的测量仪器、人口差异、公式问题、手术技术和晶体的几何形状,所有这些问题都会增加术者与术者之间以及病例与病例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结果的术后误差。而所有这些系统性误差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晶体常数来做优化,使得术后屈光的surprise几率降到最低。下面一一说明。
一、角膜曲率测量的误差
(以下为援引全球著名的眼科专家 jack holladay博士的解释):
取角膜中心一小块地方就可以确定角膜的曲率。5或10年前,我们的生物测量设备和角膜曲率计的精度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技术人员。今天,角膜曲率计是自动化的,生物测量也可以自动化测量眼轴长度,因此技术人员出错的几率减少了。相反,误差往往是由仪器制造商之间的差异或手术技术引起的。
关于眼轴长的测量的误差:
光学生物测量设备有良好的标准化,仪器之间的眼轴长的测量精确且一致,例如,最近的研究发现,lenstar和iolmaster在数百名患者中的误差相距在10微米之内。如果是采用a超,接触压平法的操作者富有经验、或者采用了浸浴法(immersion mode),也可以获得准确一直的眼轴长结果。
不幸的是,角膜曲率的测量则完全是另一回事。各制造商之间使用的折射率并不一致。在美国,大多数制造商使用1.3375作为折射率,在欧洲,制造商使用1. 336或1.332,因此,如果患者的角膜曲率半径为7.5毫米,在美国,其角膜屈光力测量值为45 d;在英国,同一只眼睛的屈光力为44.8; 在德国,可能为44d。
角膜曲率计对于角膜的屈光力估测的基础。
角膜前表面的k值本身并不代表角膜的真正屈光力。真正的屈光力需要考虑到后表面的曲率。直到最近,出现了测量角膜后表面曲率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