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版书、竖版书:哪个对眼睛更友好-凯发k8国际唯一

 
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横版书、竖版书:哪个对眼睛更友好
来源: | 作者:中国眼科网 | 发布时间: 2020-08-28 | 103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古至今,世界各地,各种文字的书写顺序各有不同,总体上有左行、右行、下行三种。如今世界各国仍保留这三种书写顺序。左行如英文等;右行如阿拉伯文、希伯莱文等;下行如传统蒙古文、中国古籍印刷、有时的日语等。


我国古代的文字书写是“竖排右书”:竖行直书,而且是从右起的。当代则变成了“横排左书”:横向排版,从左起第一行开始。


“竖排右书”改成“横排左书”才不过几十年。


1955年11日,《光明日报》首开“竖排右书”改成“横排左书”的先河。《光明日报》率先实践后,到195511月,中央级17种报纸已有13种改为横排。195611日,《人民日报》也改为横排,至此,全国响应。


第1期横排版的《光明日报》


竖改横的风潮兴起后,郭沫若、胡愈之等人一同撰文指出文字横排的科学性:人的两眼是横的,眼睛视线横看比竖看要宽,阅读时眼和头部转动较小,自然省力,不易疲劳,各种数、理、化公式和外国的人名、地名排写也较方便,同时还可提高纸张利用率。


其实,用对眼睛生理上的好处来提倡横版书,郭沫若不是第一人。竖改横的冲动在清末民初西学东渐的风潮下就兴起了。1917年,钱玄同在《新青年》上对横版汉字的目的进行了一次比较完整的阐述:“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试立室中,横视左右,颇为省力,若纵视上下,则一俯一仰,颇为费力。以此例彼,知看横行易于直行。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均无论汉文、西文,一字笔势,罕有自右至左者。然则汉文右行,其法实拙。若从西文写法,自左至右,横迤而出,则无一不便”。


从横版书利于眼睛的角度立论,也必然遭到竖版书支持者从这个角度的驳斥。


一位从事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制药工作的研究员金灿龙,自1980起对中国古代的阅读习惯做了专门的研究,成果《试论汉文横竖读写与学生视力》发表于《生物与特产》1989年第一期(no. 1 1989living things and special product》)。文章中介绍到,通过调查发现,阅读者在看横竖两种排版书籍时眼部活动完全不一样。在横读时,由于上下眨眼运动方向和横读时运动方向垂直,所以它们会互相干扰;而在竖读时就会完全一致,相互协调的作用下会有助于眼部进行眨眼等正常的生理活动,而且还会有助于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金灿龙的这个观点是对中医经脉理论的白话解说。许多竖版书的支持者正是从竖排文字与经脉的走向一致来立论的。眼睛与经脉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认为“诸脉者,皆属于目”。目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均有密切关系,经脉周密地分布在眼的周围,使脏腑之气血灌注于目,保证了眼与脏腑的密切联系。人体所有的经络都是竖着的,唯独有一条经络是横着的,就是带脉。


眼睛经络


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主张孩子读竖版书的人也多起来。竖版书利于眼,仍然是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只是论证角度多种多样,甚至牵涉到了思维方式。诸如:

 

“字大,不伤眼睛!”

 

“转眼珠子”是最好的视力保健方法,我们现在伏羲班的眼保健操就是转眼珠子,横排书可以“一目十行”,眼珠子可以不用转就能看到很多内容,但是读竖排书,眼珠子必须要上下转动,否则根本无法读下去,自然而然读书就是在做眼保健操了。

 

横排的阅读结果是从上往下看,然后翻页,翻页的时候就是重新从原来的高度去看,这是个折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原来的高度。竖排的阅读结果是从左向右看,然后向左翻页,一直是横向左边发展,产生连绵不断地感觉,中间没有折断;阅读的最小单位是从上往下,如同农村用的小水井的过程,产生连绵不绝的泉水,人的思维也是如此,人的经脉流向都是向上的,也就是向头顶供养精力,头脑从上到下的过程就如同抽取体内的精力来供养头部的需要,人的头脑才一直保持清醒的状态。思绪不容易断裂,如同看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

 

看横版,不时摇头,nono

看竖版,不时点头,yesyes

无意中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与认同。

 

从现代眼科学的角度,并没有横版书、竖版书哪个更对眼睛友好的相关研究。阅读的基础是正常的视力和眼球运动,两者缺一不可。扫视运动是眼球运动的一种,特指双眼同向的眼球快速共轭运动。正常人看清物体主要依靠水平扫视运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横版书可能对眼睛更友好。


其实,古人在“竖排右书”的时候,并没有埋伏这么多的机巧。


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希腊字母等西文只能横写横排,所以,西方人书籍的书脊上的书名也只能横着印,人们再歪着脑袋看。汉字是方块颗粒形文字,可以竖写,可以横写,为什么我们的祖先选竖弃横,大概是为迁就书写工具。在以竹简、木牍为书写材料的时代,受制于纵向狭长的形状,人们习惯沿着纵向纹理,一路向下书写,且通常是单行书写。又因左手拿简,右手执笔,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就形成了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的书写习惯。 


1623年葡萄牙文手稿


等到汉代以后纸虽然发明出来,但汉字书写方式已有很久的历史了,仍然是通行竖写,乃至隋唐雕版印刷出现、宋代活字印刷发明后,都是竖排竖行。在历史上,除正规的竖写方式之外,偶而也见有横写的,例如对联中的横幅必须横写。


从现代人的感受说,确实横版书读起来更轻松。有人专门搞了一次专项实验:挑选10名高三优等生,分男女两组,让他们阅读从同一张《中国青年报》上精心选择的抒情短文。结果差距明显:横排版的阅读速度是竖排版的1.345倍。


那些本来阅读正常的,在阅读竖版书时,有许多产生了阅读障碍,比如:看着看着容易看岔行;一眼离开之后,就很难找到是从哪个字上离开的等等。


当然,阅读习惯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为一名眼科医生,并不主张从哪个更有利于视力来选择横版书、竖版书,从文化体验的角度比从眼科学的角度来支持竖版书,更站得住脚。


同时,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从汉字的间架结构看,确实竖排更适合书法。每个汉字的末笔都是在中下或右下,写完上一字的末笔紧接着写下一字的起笔,在竖行书写的方式下,汉字写起来流畅连贯,有一气呵成之势,横行书写则容易出现停顿现象,难成气势。


至于从汲取知识的角度,横竖都一样。


开卷有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