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瞳孔充分散大是保障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特殊病例中病人的瞳孔是完全不能散开,或不能充分散开。对于小瞳孔白内障状态,如何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合理扩大瞳孔,避免超声乳化对于瞳孔以及虹膜损伤,减少术中并发症,同时尽可能保持术后瞳孔形态和功能是手术医生考虑的主要问题。根据导致小瞳孔的不同原因以及瞳孔和虹膜具体情况,超声乳化术中对于小瞳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遇到小瞳孔白内障患者,医生除进行普通超声乳化的术前检查外,还需进行瞳孔功能的检查、角膜内皮、晶状体混浊情况、虹膜弹性以及术者自身技术的评估,包括手术技术、控制能力、手术器械、超声乳化仪、粘弹剂、iol类型。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瞳孔的检查,以选择扩大瞳孔的方法。
我们认为将晶状体核在瞳孔中央部乳化是小瞳孔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有效实施的关键。
我们对于ii级以下核采用高负压吸出;对iii级以上核,采用超声前深埋手法劈核;对于iv或v级硬度晶状体核,改变超乳模式,提高负压,增加握持力,换用角度更大的乳化针头。由于空间限制,操作过程中,将超乳针头斜面向下,紧贴瞳孔区内的晶状体表面,不做水平方向的大幅度移动,只向晶状体核纵深推进,边吸引边乳化,直至超声乳化头埋入晶状体核中心并固定晶状体核,至少达到核1/2-2/3深度,此处是白内障最致密的位置,也是控制整个核最佳的位置,使用负压稳定核块。由侧切口深入劈核钩,推开相应部位的虹膜,置于下方撕囊边缘部分,将弯曲的钩完全插入核内,深约1.5mm,将劈核器向超乳头移动然后劈核钩和乳化针头对称地向相反方位推压,将晶状体核劈成两半。利用负压将核块拉向瞳孔中央,进行有效超声乳化,这样就为其余核块在囊袋内劈核乳化提供一定的空间,转动核后使用同样的方法将核劈成小块。
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顺利完成需要娴熟的超声乳化技术和良好的双手配合。劈核钩不仅需要完成转核、劈核和将晶状体碎核块喂送至超声乳化头等操作,而且要随时推开操作区相应部位的虹膜,以扩大手术的可视范围,减少盲目操作,提高超声乳化晶状体核和抽吸晶状体皮质的效率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1 扩大瞳孔操作要轻柔 虹膜组织柔软富有弹性,但是外伤、炎症或青光眼发作后,虹膜组织萎缩或纤维化,在牵拉过程中极易导致瞳孔括约肌损伤和出血,因此在分离虹膜粘连或使用器械牵拉虹膜时操作要轻柔。
2 粘弹性物质 手术中发挥其生物学特性,协助散瞳,维持前房深度及眼内压,使整个操作具有足够的空间;局部止血,分离虹膜粘连,最大程度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抽吸粘弹剂使用晶状体调位钩推开相应部位的虹膜,尽量抽吸干净,避免术后高眼压。
3 瞳孔大小 因为人眼屈光系统的成像质量主要受光学像差、光散射和光衍射的影响,当瞳孔较大时,周边像差及光散射将相互作用,严重影响视网膜的成像质量[6],在瞳孔变化过程中,瞳孔中心的偏离也会引起光学像差的改变。因此术中我们要考虑到术后瞳孔恢复情况,以及瞳孔对视功能的影响,不能盲目牵拉瞳孔,术中合理扩大瞳孔,术中减少损伤虹膜,尽可能使瞳孔保持居中和圆形。
4 最小损害,最少器械进出前房,合适瞳孔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