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十大科研亮点-凯发k8国际唯一

 
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2017年度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十大科研亮点
来源: | 作者:gzyixiang | 发布时间: 2018-05-04 | 397 次浏览 | 分享到:

[4] zhu x, he w, zhang y, chen m, du y, lu y*. inferior decentration of multifocal intraocular lenses in myopic eyes [j]. am j ophthalmol, 2017. [epub ahead of print]


亮点七、一锤定音,微切口胜小切口(88.1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白内障手术的要求已经从“看得见”转变为“看得清”、“看得好”、“看得舒适”,白内障手术从复明手术进入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随之而来的是应用各种高端人工晶状体,使用更小的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创伤等,但是哪种切口更能减小术源性散光尚无定论。

  浙二眼科中心与美国国立眼科研究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机构眼科工作者合作,历时2年余,以最严谨的态度,仔细多次与各原始数据提供者确认,严格按照系统分析的标准和杂志要求,比较不同大小切口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提交了近300个版本的稿件,最终成稿了厚如书的118页的系统分析综述,发表在了循证医学领域最权威的杂志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影响因子6.26)上。

 结果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中2mm左右微切口造成最小的术源性散光[1]为全世界眼科手术者提供了数据支持。微切口超声乳化技术使白内障摘除手术真正进入了微创时代,而我中心更是全国首家从前段单纯白内障手术到前后段联合手术全部采用2mm微切口的眼科单位,造福数万患者;姚克教授也一直致力于在全国推广微切口白内障手术,如今也在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得到广泛应用,尽可能让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享受微创的优势。

▲118页厚一篇论文

[1]jin c, chen x, law a, et al. different-sized incisions for phacoemulsification in age-related cataract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7, 9(cd010510.


亮点八、发现全世界1/30的先天性白内障新突变位点(87.8分)

  先天性白内障为儿童首位致盲性眼病,其中约8-29%与遗传因素相关。致病基因的筛查是近年来该领域的遗传学研究热点,目前已基本明确的先天性白内障致病基因至少有60个,相关突变位点600余个。2017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的姚克教授团队对27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进行靶向外显子测序,一次性发现9个新突变,该研究成果已发表于scientific repo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