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十大科研亮点-凯发k8国际唯一

 
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2017年度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学组十大科研亮点
来源: | 作者:gzyixiang | 发布时间: 2018-05-04 | 390 次浏览 | 分享到:

亮点一、独创方法体外再生人工晶体(93.3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姚克教授研究团队利用独创的“荷包蛋法”将ipscs诱导成目前唯一具有光学特性的人源体外再生晶体,获得的再生晶体直径可达3mm且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一定的放大倍率[1],该方法的构建发表在眼科top期刊iovs上,是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最成熟的人体外再生晶体构建方法。同时,利用基因芯片等技术发现一个全新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并将其命名为lncrna alb,证实其能影响晶状体发育中的自噬过程,这是目前已报道的第一个在晶状体发育中有明确生物学功能的lncrna[2]填补了晶状体发育研究中lncrna相关研究的空白,为包括白内障在内的晶状体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筛选提供了新的思路。该研究发表在“molecular therapy - nucleic acids”杂志上(影响因子6.39)。

▲体外再生的透明、有折光率的大晶体

[1]fu q, qin z, jin x, yao k,et al.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lentoid bodies from 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derived from urinary cells [j].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7, 58(1): 517-27.

[2]fu q, qin z, zhang l, yao k, et al. a new long noncoding rna alb regulates autophagy by enhanc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c3bi to lc3bii during human lens development [j]. mol ther nucleic acids, 2017, 9:207-17.

亮点二、全球率先开启先天性白内障人工智能诊疗(91.1分)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研究团队运用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对前期积累的近千张先天性白内障医学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训练了一套集筛查、评估和辅助决策一体化的人工智能系统,并经过多重验证,其准确率均达95%以上,与从业15年的专家水平旗鼓相当。同时,运用云计算和移动终端技术,创新构建了人工智能诊疗云平台,打破了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辐射优质医疗资源,为更多患者提供“专家级诊疗”。原创论文于2017年2月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表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