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
正在进行中的2018年浙江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大会如约迎来了视光专场。此次视光专场聚焦于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和角膜塑形镜的广泛临床应用和新进展。
杨晓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角膜塑形镜防治近视的脉络膜机理系列研究》
近视是全球青少年最常见的眼病,尤其是高度近视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可导致视力的不可逆性下降。角膜塑形镜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发现治疗近视有效的手段之一,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既往许多研究均提示脉络膜在眼球的正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专科团队对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眼的脉络膜机理展开了系列前瞻性研究,研究发现散瞳药(复方托吡卡胺)可至脉络膜变薄,并明确了其对脉络膜的时间效应关系。
在明确并有效控制各种影响脉络膜厚度测量的因素后,研究发现角膜塑形镜可使脉络膜增厚,且脉络膜增厚的幅度与眼轴进展的速度负相关(standard β -0.581, p=0.001),早期脉络膜厚度变化可作为ok镜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效果的一项预测指标。进一步分析发现脉络膜增厚在一个月时达到高峰,且主要以大血管层厚度增加为主(77%)。研究结果已发表sci论文3篇,在第16届国际近视眼研究大会(16th imc)上做了专题报告得以肯定。这不仅奠定了角膜塑形镜延缓眼轴增长的理论基础,还为新型镜片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王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角膜塑形镜偏位的精准定位及相关影响因素》
角膜塑形镜偏位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较为严重的偏位会引起视力下降、重影、角膜点染、角膜压痕等问题。本研究纳入了47名-1.00~-4.00d的近视患者,佩戴同一品牌的角膜塑形镜。根据切线屈光力差异图,采用最小二乘法用matlab自动分析治疗区的圆心位置、治疗区大小(图1),并与相关的角膜形态学指标,包括角膜散光、前表面高度图zernike系数、e值、以及定位弧的镜片势能矢量等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角膜塑形镜在佩戴1周、1个月、3个月的定位随时间发生变化,且无明显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个时间点,角膜塑形镜偏位的量和方向与上述全部角膜形态学指标均不相关,由此推测,国人的角膜塑形镜偏位与角膜本身的形态不相关,很可能是角膜外因素造成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