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单纯除障复明的手术时代逐步进入屈光性手术时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注重功能性视力的提高,追求更高的视觉质量,不但要看得清晰,还要看得舒服、自然、持久。
那么,什么功能性视力?白内障患者如何提高术后功能性视力?有哪些人工晶状体(iol)可供选择呢?它们是如何帮助患者实现清晰视力的呢?解放军总医院的李朝辉教授在2018年浙江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大会上给出了答案。下面一起来听听,李教授眼中的非恒定球差iol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视界”。
何为功能性视力
功能性视力是指在各种不同光线下从事日常活动时能看清楚东西的能力,又称实用性视力,是现代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目标。提高术后的功能性视力,能真正提高患者日常生活的安全性、方便性。
球面像差
球差的本质就是晶状体中心部与周边的屈光力不同,传统球面晶状体具有正球面像差( sa)的双凸球形表面。
球面像差可引起对比敏感度下降,视觉效果不清晰,看景物时就像透过雾一样。
现代功能性iol不但可以矫正低阶像差,同时还可矫正高阶像差。
非球面iol现状
非球面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基本技术,应用于各种新型高端iol。目前,非球面iol已被临床普遍接受,通过植入非球面iol,可降低术后高阶像差,有助于提高患者视觉质量。
非球面晶状体的发展主要经历了3代:首先推出的是全矫型负球差iol(amo),接着推出了非全矫型负球差iol(alcon),后来又推出了零球差iol(b&l)。
这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共同特点是均为恒定球差(amo:-0,27;alcon:-0.2;b&l:0)。
-
零球差非球面iol特点:优点是对偏中心偏位有很好的耐受性,几乎适用于所有形状的角膜,缺点是对来自角膜的正球差无矫正,对视觉质量的改善效果较差。
-
负球差非球面iol特点:优点是可以矫正来自角膜的正球差,降低术后眼的整体像差水平,改善对比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缺点是对偏中心偏位很敏感,如果光学位置不匹配,将形成对视觉效果影响更大的其他高阶像差,如彗差。对不规则形状的角膜也不一定适用,例如屈光手术后的患者。
注:通过这张示意图也可以看出,形成对视觉质量影响最大的彗差彗尾部的光线主要是来自晶体边缘部分(这部分屈光力与基础屈光度差别更大)。
偏中心对负球差iol成像的影响
iol植入后的偏心、偏位的情况非常常见,也可能是生理性偏心,不绝对与手术技术相关。根据自1994年以来发布的18项研究,iol存在偏心的情况,2000年在硅凝胶和丙烯酸酯折叠式iol方面的数据证实了以前的研究报告。
那么,可不可以有一种结合负球差和零球差优点的非球面iol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