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六届亚洲角膜学会学术会议(acs 2018)在青岛落下帷幕,大会盛况空前,亮点纷呈。会议聚焦角膜病、眼表疾病、角膜屈光等领域的新规范、新技术、新方法及前沿成果,进行了百余场专题报告及学术研讨。
本次大会共吸引了1500余名国内外眼科同道参会。其中,中国大陆以外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名外籍专家参会,包括亚洲角膜学会主席donald tan教授、副主席shigeru kinoshita教授,美国角膜学会主席elmer tu教授等国际知名专家。中国大陆共有1300余名眼科同道参会,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前任主委王宁利教授、现任主委姚克教授以及全国角膜病学组史伟云教授、刘祖国教授、徐建江教授、李莹教授、潘志强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出席本次大会。
▲在上世纪80年代,谢立信院士在潍坊医学院培养了最早一批眼科医疗团队
▲1987年至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进行深造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7年努力,创建了跨越济青两地的国内一流眼科中心
acs2018 1965年,谢立信教授从山东医学院毕业,在潍坊医学院创建眼科并从事了25年临床和科研工作。1987年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留学深造,到1991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眼科所从创业最初的3个人发展到现在跨越济青两地,拥有两所三级甲等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职工超过600人,每年完成门诊40万人次、手术4万余台……谢立信院士通过老照片和照片背后的故事,向众多参会的年轻眼科医师展现了他50余年在眼科领域艰苦奋斗的历程。
作为中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突破性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顶尖眼科杂志上发表
▲在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生物工程角膜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2006年受邀在美国眼科年会上进行时长1小时的专题演讲
acs2018 谢立信教授是我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中国眼库建设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感染性角膜病、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生物工程角膜及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等领域取得了众多开创性成果。1981年在中华眼科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文章,至今已累计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1989年,谢立信教授提出了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临床医学诊断标准,创造性地用活性密度代替活性率,完善了评价内皮细胞活性的方法。1989年,“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研究”获得了我国眼科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感染性角膜病领域,谢立信教授确立了“不同真菌菌丝在角膜内存在水平或垂直不同生长方式”的创新理论,提出板层角膜移植术应是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最佳手术方式,研究成果被写进美国权威角膜病学专著《cornea》。
致力于人才培养,桃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