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可以矫正屈光状态的iol。包括矫正老视、散光的iol。目前矫正老视的主要是多焦点iol。90%以上患者术后是满意的,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有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等不适。未来一些新型的iol可能就不是基于多焦点,基于光可调节等原理实现的iol更加符合人眼的一个自然的生理性的调节机制,满意度会更好。
王教授总结道,“白内障手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还是更加安全精准的手术方式的进展以及新型iol的开发。”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入选的“三大纪律”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主要目的,首先是让患者看得更清,其次是帮助患者实现一个脱镜的需求。因此,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第一个适应症就是白内障患者,术后不愿意戴眼镜,这是第一个前提要求,即患者的意愿。第二个即每一种iol都有个适应症,这个适应症是根据眼球解剖学的参数,如眼球的长度、瞳孔的直径、角膜的光学特性等,决定其是否适合植入这些功能性iol,或是眼球的一些解剖情况是不是适合做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因此,要看患者眼部的解剖情况和生理学参数是否适合做屈光性手术。第三,该手术有部分术后还是存在眩光、对比敏感度下降等问题,患者要可以耐受并接受这些光学干扰的现象。如果患者对这些视觉质量要求特别高,就不适合做这些以多焦点iol为代表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王教授总结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等适应证主要就是这三个方面。当然,首先还要排除那些有其他眼部手术史或伴有眼底病变的患者,预计术后视力恢复不太好的,也不适合做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两大检查”、“四类参数”,助你优选iol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选择植入功能性iol,术前最主要的检查首先就是精准的生物学测量。主要包括两个参数,第一个就是眼球长度。眼球长度测量目前有一些更精准的设备,最主要的有光学生物测量仪。
根据设计原理,光学生物测量仪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大类型为基于部分偏振光学相干干涉(partial coherence interferometry,pci)的生物测量仪,如iolmaster;第二类为基于光学低相干干涉技术(optical low-coherence interferometry,olci)的生物测量仪,以晶星900为代表。第三大类型基于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技术(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的新型生物测量仪,如oa2000、iolmaster700等。这些光学生物测量仪的区别,一个是检查的参数不同。相对而言,以ss-oct和olci为原理的光学生物测量仪,比pci提供的参数更多。不仅可检查眼球的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等,还可以检查晶状体厚度及角膜厚度等,据此计算iol度数的准确性会更高。此外,这些新型的光学生物测量仪检查更为快捷,可选择的iol的计算公式也更多,如iolmaster700 与oa2000等,这也有助于保证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