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对生活视力的需求和之前大不相同。现在,70%的老年人群都在用手机,他们对近视力的要求比以往的人群要求更高,如不想戴老花眼镜。而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也逐步进入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
那么,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新时代”,要如何选择人工晶状体(iol)呢?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呢?在2018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国际会议(ircs 2018)上,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副院长王勇教授发表了关于《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新进展——如何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专题演讲。会后,王教授接受《国际眼科时讯》的采访时,进一步分享了其在iol选择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宝贵经验——“234”原则,并就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现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发表了其观点。
第二个重要参数就是角膜曲率。角膜屈率的测量,通常的光学生物测量仪和电脑验光都可以测出。植入多焦点iol原则就是角膜的散光低于75度,一般根据患者对视力的需求,可以选择非球面iol或多焦点iol。
散光大于75度,可建议患者选择散光矫正型iol,但是散光矫正型iol通过这些光学生物测量仪或电脑验光,只能测出散光度数,测不出散光形态是否规则,而做散光矫正型iol要求散光必须规则,因此针对散光大于75度的患者,应行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角膜地形图检查的结果,判断角膜散光的形态,来选择合适的iol。
对于散光低于75度的患者可选择植入多焦点iol。选择多焦点iol还应做两个检查。第一个是角膜的光学特性,如角膜的球差和高阶像差。一般植入多焦点iol要求高阶像差小于0.3μm为宜。第二个是检查瞳孔的形态,包括瞳孔的直径和居中性。一般要求瞳孔直径白天大于2mm,夜间小于6mm。而居中性可通过kappa角评估,一般要求kappa角小于0.5mm。这两个检查参数可通过一些像差分析仪,如itrace,opd或pentacam这些设备来完成。
因此,做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术前最主要的检查,一个就是光学生物测量,第二个是根据角膜散光的情况选择做角膜地形图或像差分析等检查,从而选择合适的iol。
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四重保障”
屈光白内障手术要提高患者的视觉满意度,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是良好的术前沟通。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做的。也不是每位患者做了都能得到他的预期值,因此术前必须和患者做一个良好的沟通,了解其用眼习惯和生活背景等,评估其是否适合植入多焦iol。
第二是要有一个精准的术前规划。精准规划主要包括4个方面:首先,要有精准的生物学测量;其次,需要准确的iol度数的计算;然后,根据角膜的光学特征优选iol;最后,根据瞳孔的形态和居中性优选iol。这就是手术前的规划。
第三个方面就是手术中要注意精细操作。手术中无论从切口、撕囊、劈核到iol植入等操作,均应尽量做得精准、安全,保证手术成功。
第四即术后的随访。包括术后数据的优化、术后的随访用药、对术后屈光状态的选择,合理的调整方式等。
最后,王教授总结到,提高患者满意度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术前沟通、术前规划、术中操作、术后随访。
专家简介
王勇
美国眼科学会国际会员/武汉医学会理事/爱尔眼科医院集团白内障学组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