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针拔障到人工晶体-凯发k8国际唯一

 
020-87280797
广州意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guang zhou yixiang medical devices co., ltd
从金针拔障到人工晶体--白内障的治疗历史
来源: | 作者:gzyixiang | 发布时间: 2019-01-10 | 3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好在,又过了千年之久,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唐由之,在金针拨障的基础上,吸出现代医学白内障摘除术的优点,将白内障置入特定的套圈内,捣碎后娩出,避免了晶体留在玻璃体腔内引发的并发症。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种突破,毛爷爷所接受的便是这种改良后的金针拨障术。

 

说到这里,有心的读者要纳闷了,这晶状体除了透光作用,还有屈光作用,单纯把它拨出,仅解决了透光作用,屈光作用也消失了呀!

 

这是个好问题,早些年,金针拨障术后,患者没有了晶状体的聚焦作用,表现为高度远视眼,要带上厚厚的镜子才能看清,现在呐,自是不必,因为我们有了更好的办法: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的发明,灵感来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时空军大显身手的时候,无数的空中骑士血洒长空,但也有人在飞机被击中后幸存了下来。


幸存的这部分人中,有人因为机舱玻璃碎裂,被细小的玻璃碎片刺进入了眼睛。有趣的是,这些进入飞行员眼球内的玻璃,与眼球组织有很好的相容性,丝毫没有引发眼睛的其他病症,相安无事的在眼里存在了好多年。


当时的机舱玻璃材料叫做pmma。


1947年,一位英国医生harold ridley在做一例白内障摘除术的时候,他身边的实习医生忽然想起了这件事,提醒他的上级医生说:有机玻璃进入飞行员的眼中可以长期保持稳定,我们为什么不能把有机玻璃做成晶体的形状,放入患者眼中呐?


这话极大的激发了harold ridley的灵感,他开始了用pmma制作人工晶体的研究,1949年11月,可是说是白内障手术史上最值得纪念的日子,harold ridley第一次将一枚硬晶体植入患者眼内,从此患者不必再带着厚厚的镜片,恢复后的眼睛,放佛从未病过一样。


人工晶体诞生了。


然而好景不长,harold ridley发明的晶体,虽然在早期效果棒呆,几年之后却容易发生晶体脱位,无疑,这是悬韧带损伤的后果。因为那时,手术的方式还是在角膜下方作将近半个角膜缘的切口,将浑浊的整个晶体娩出,这样不可避免的伤害悬韧带。然后再把人工晶体植入后方,没有了悬韧带支撑的晶体,脱位也是早晚的事。


后来人们改良了晶体,做成有支撑的前房型晶体,这样倒是不会脱位了,不想,好景又不长。这种前方支撑型晶体由于支撑点触及角膜或房角,数年后便会引发角膜炎,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