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龙的这个观点是对中医经脉理论的白话解说。许多竖版书的支持者正是从竖排文字与经脉的走向一致来立论的。眼睛与经脉的关系,《素问·五脏生成》认为“诸脉者,皆属于目”。目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均有密切关系,经脉周密地分布在眼的周围,使脏腑之气血灌注于目,保证了眼与脏腑的密切联系。人体所有的经络都是竖着的,唯独有一条经络是横着的,就是带脉。
眼睛经络
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兴起,主张孩子读竖版书的人也多起来。竖版书利于眼,仍然是一条很重要的理由。只是论证角度多种多样,甚至牵涉到了思维方式。诸如:
“字大,不伤眼睛!”
“转眼珠子”是最好的视力保健方法,我们现在伏羲班的眼保健操就是转眼珠子,横排书可以“一目十行”,眼珠子可以不用转就能看到很多内容,但是读竖排书,眼珠子必须要上下转动,否则根本无法读下去,自然而然读书就是在做眼保健操了。
横排的阅读结果是从上往下看,然后翻页,翻页的时候就是重新从原来的高度去看,这是个折断的过程,不断重复原来的高度。竖排的阅读结果是从左向右看,然后向左翻页,一直是横向左边发展,产生连绵不断地感觉,中间没有折断;阅读的最小单位是从上往下,如同农村用的小水井的过程,产生连绵不绝的泉水,人的思维也是如此,人的经脉流向都是向上的,也就是向头顶供养精力,头脑从上到下的过程就如同抽取体内的精力来供养头部的需要,人的头脑才一直保持清醒的状态。思绪不容易断裂,如同看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
看横版,不时摇头,no,no!
看竖版,不时点头,yes,yes!
无意中表达了对古圣先贤的崇敬与认同。
从现代眼科学的角度,并没有横版书、竖版书哪个更对眼睛友好的相关研究。阅读的基础是正常的视力和眼球运动,两者缺一不可。扫视运动是眼球运动的一种,特指双眼同向的眼球快速共轭运动。正常人看清物体主要依靠水平扫视运动,从这个角度来说,横版书可能对眼睛更友好。
其实,古人在“竖排右书”的时候,并没有埋伏这么多的机巧。
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希腊字母等西文只能横写横排,所以,西方人书籍的书脊上的书名也只能横着印,人们再歪着脑袋看。汉字是方块颗粒形文字,可以竖写,可以横写,为什么我们的祖先选竖弃横,大概是为迁就书写工具。在以竹简、木牍为书写材料的时代,受制于纵向狭长的形状,人们习惯沿着纵向纹理,一路向下书写,且通常是单行书写。又因左手拿简,右手执笔,写完便按顺序放在右手侧,左手再去拿新简开始写,就形成了先上后下,从左到右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