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市场规模:被严重低估,人工眼角膜市场已超千亿
2.行业痛点聚焦两大难题:供体严重不够和技术不成熟
-
从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全面停止使用非自愿死囚器官,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渠道。国内外自愿捐献的眼角膜是目前角膜供给的主要来源,但需求只被满足千分之一,供需比例之低在医疗行业少有。
-
目前人工角膜中只有脱细胞猪角膜基质适合临床部分需求并已经上市,但适应症范围太窄,只适用于板层角膜移植手术。同时,猪角膜产品缝合到患者眼球以后,会经历一个蛋白质吸水后的水肿过程,变成乳白色,是造成角膜移植手术后脱盲率低的最大原因。
3.投资机会
1.人工眼角膜产品行业概述
1.1. 人工眼角膜概述
1.1.1. 人工眼角膜的定义
人工角膜是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类似人体角膜的产品,人工角膜一般包括光学镜柱和周边支架两部分。目前虽然已经有多种人工角膜应用于临床,但其材料均达不到理想要求,并且并发症较多,目前一般只作为最后的选择。最近人工生物角膜的问世使人工眼角膜应用更为广泛,人工生物角膜一般采用异种生物角膜,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去除了角膜中的细胞、杂蛋白、多糖等物质的抗原性,保留了天然角膜基质胶原蛋白结构,所以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安全性高,能与周围组织快速整合,并随着自身细胞的迁入改建,移植角膜逐渐透明,从而改善患者视力。
人工角膜
1.1.2. 人工眼角膜发展历史
人工角膜材料的探索从1789年就已经开始了,法国学者pellier首次提出用玻璃代替浑浊的角膜。早期使用的无机材料多为玻璃、塑料、氧化铝等,这些材料坚硬、无通透性,同时手术后并发症极容易发生;1953年,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成为了主要的光学材料,但后续发现其硬度高,不能耐受高压蒸汽消毒,不利于上皮细胞粘附生长;60年代初,意大利科学家研究出骨齿人工角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