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囊切开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手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取出混浊的晶状体核与皮质,为人工晶状体固定提供支架。眼部复杂病例的病情多种多样,在白内障手术时,单单常规环形撕囊远远不能满足手术需要,需要多种前囊切开方法作为补充。
(五)撕囊开口太大 撕囊开口过大,超乳过程中前囊边缘对晶状体核限制作用减弱,核很容易翻转脱出囊袋进入前房。如果前囊口已经很大,不必再做水分离,应充分分离核与皮质,保持在皮质壳中核超乳。分散性粘弹剂可以保留在前房内,也可限制晶状体核上浮。加强辅助器械固定核块。较大的环形撕囊,残留在前囊的上皮细胞数量少,后囊混浊发生率降低。如果人工晶状体在囊袋仍不能保持稳定固定,可做后囊环形撕囊,利用后囊开口夹持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分固定。
(六)锐角前囊开口 当裂点过度靠周边时,术者可以尝试以大角度改变撕囊方向向中心牵拉,部分可以成功;如果裂口已到达虹膜后方,只能剪切前囊,改变前囊裂开方向。在前囊瓣残留的任何微小裂口,都有可能扩大伸延,应当及时撕除。任何含有锐角的前囊开口,如心形、三角形、五角形,在以后的手术操作中都有沿锐角顶点向外裂开的危险;圆形、椭圆形、圆钝花瓣形前囊开口都是理想的形状,不会发生放射状裂口。为防止锐角裂开,应当撕除含有锐角的部分前囊。
(七)前囊放射状裂口的紧急补救措施
1. 一旦发现前囊出现向悬韧带方向伸延,应立即停止操作,判断一下是操作失误还是粘弹剂漏出。不管何种情况,再次操作时应补充粘弹剂。一定要使用高透明度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不要使用viscoat或甲基纤维素;
2. 裂口扩展无法弧形转回中央部,可在最接近裂点的角膜缘做一角膜穿刺口,沿裂开点最根部向中心方向剪开囊膜1mm,再次继续撕囊;
3. 如果剪切未靠近裂点根部,以后仍有可能发生放射状裂开。在这一部位适当多保留一些周边前囊有利于固定人工晶状体;
4. 如果能见度很好,可在高倍放大下将小的囊瓣撕除或用玻切头将裂口切成圆钝形状;
5. 如果裂点位于虹膜之后看不见,可从另一侧再做一次剪切,反方向完成撕囊,称为不完整的环形撕囊(incomplete capsulorhexis)。末端不必与原裂点完全重合,通常保留稍多的前囊。不熟练者可改为开罐截囊术。人工晶状体襻与裂开处垂直固定;
6. 如果裂口已扩展至悬韧带处,不要再做任何撕囊动作;补充粘弹剂;不要做水分离以免囊袋口继续扩大裂向后囊;可将晶状体核移至囊袋外超乳吸出或手法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