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囊切开术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手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方便取出混浊的晶状体核与皮质,为人工晶状体固定提供支架。眼部复杂病例的病情多种多样,在白内障手术时,单单常规环形撕囊远远不能满足手术需要,需要多种前囊切开方法作为补充。
后囊环形撕囊术和玻切法后囊环切术
后囊撕囊术去除了中央后囊,大大降低了囊外摘除术后中央后囊混浊发生率。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分离,理论上减弱了玻璃体前后径张力,减轻了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适用于儿童白内障手术、小瞳孔手术、并发障摘除、后囊混浊以及钙化纤维化病例。由于后囊撕囊对眼底的长期影响尚不明了,不适用于活动性病变的白内障,如糖尿病、虹膜炎引起的白内障。晶状体核与皮质摘除后的的后囊十分松弛,一般情况下,不会形成放射状裂口。后囊撕囊只能用撕囊镊。注入高内聚性粘弹剂扩张囊袋,尖针头刺开中央后囊,向后囊破口注射少量粘弹剂推挤玻璃体前界膜后移并与后囊膜分离,撕囊镊夹住囊瓣轻微弧形运动撕开后囊,在12点位变换夹持点完成环形撕囊。后囊开口形状最好是垂直椭圆形,人工晶状体襻水平支撑在囊袋内,可以将椭圆形后囊扩展成圆形或接近圆形。 少数情况下,撕后囊出现放射状裂口,只要没有玻璃体脱出,不会影响植入人工晶状体。粘弹剂扩张囊袋,人工晶状体襻垂直裂口固定于囊袋内。如果后囊缺损较大,可以将人工晶状体襻放在前囊前,再将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压回到前囊后,利用较小的前囊口夹持固定人工晶状体。 玻切法后囊环切术直接切除中央后囊和前部玻璃体,是一种安全的方法。适用于儿童白内障;已发生明显玻璃体后脱离,需要处理的前部玻璃体混浊、积血;恶性青光眼白内障摘除术;玻璃体容积增大引起的后部高压。玻切法后囊环切可以在植入人工晶状体之前或之后进行,双手法经角膜缘切口插入玻切头,玻切口向下,面对中央,快速切除3-4mm直径的中央后囊。如果看到前部玻璃体伴随玻切振动而抖动,说明后囊已经切开,将玻切头伸到后囊口之后,继续切除少量前部玻璃体,退出玻切头。切忌在后囊平面之前做玻切,以免牵拉玻璃体,扩大后囊开口。如果后囊口受玻璃体牵拉而变形,可在附近注入少量粘弹剂复圆后囊袋口。抽吸前房粘弹剂(图10-3-7,10-3-8)。
图10-3-7 注射粘弹剂分离后囊与玻璃体前界膜
图10-3-8玻切法后囊环切术直接切除中央后囊和前部玻璃体
图10-3-9 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固定
小瞳孔下环形撕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