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白内障手术率(cataract surgical rate,csr)明显提高。在1990年之前,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约为14.3万例,csr仅为321例/百万人群/年。2000年白内障年手术量达到48.1万,csr为370例/百万人群/年。2009年白内障年手术量突破100万例,达到104万例,csr为800例/百万人群/年。2015年白内障的手术量突破200万例,达到245万例,csr为1 782例/百万人群/年。2017年,我国白内障年手术量突破300万例,达到305万例,csr为2 205例/百万人群/年。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zhao等[2]2014年组织了全国九省的眼病调查,并与2006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50岁及以上人群中,以日常生活视力计算,2014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2.71%和10.4%,分别比2006年的2.41%和11.1%下降了29.0%和6.31%;对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分别下降了38.0%和16.1%。以最好矫正视力计算,2014年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患病率分别为1.48%和4.59%,分别比2006年的2.08%和5.49%下降了28.8%和16.4%;对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标准化调整后的结果显示分别下降了38.1%和26.0%。这些结果均表明,即使在我国人口众多和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眼病数量不断增加的前提下,由于防治白内障盲和视觉损伤的工作不断进展,我国盲和中重度损觉损伤患病率增加的趋势还是得到了有效遏止。
我国眼健康事业取得的成就还表现在基本建成能够满足我国眼健康和公众眼病防治需要的网络。各级各类眼科机构的医疗和研究水平不断提升,眼科医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基层和偏远地区的眼科医疗力量有所加强。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非公立眼科医疗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在防治盲和视觉损伤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眼科界参与防盲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部分城市医院的眼科机构和眼科医师主动到边远地区开展眼病的防治工作和眼科医疗技术的推广工作。
我国眼健康事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我国人口众多和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眼病患者不断增加,导致防治引起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眼病的任务非常繁重。我国csr在全球仍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屈光不正高发,还有大量未矫正屈光不正患者没有得到科学的治疗。糖尿病患者大量出现,预示着糖尿病眼部并发症患者将增加。青光眼是严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通过公共卫生途径防治青光眼的工作尚未普遍开展。对高度近视眼引起的盲和视觉损伤的防治尚无实质性进展。对于防治盲和中重度视觉损伤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在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眼科医疗服务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眼病防治的需要。眼科医师的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些问题均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在推进眼健康的工作中逐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