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术前评估
在行flacs前应进行全面病史询问和眼部评估,术者术前应对患者进行至少1次详细的眼科检查。
(一)病史
询问并记录全身及眼部疾病、外伤、手术等病史,药物史、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史,了解要求手术的原因和期望值,经济状况、职业、生活及用眼习惯等社会学资料等。
(二)常规眼部检查
1.眼前节:
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散大瞳孔前和散大瞳孔后的眼前节情况。
2.眼后节:
使用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后节情况。
3.视力:
检查单眼及双眼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
4.眼压:
使用goldmann压平式眼压计或非接触式眼压计筛查高眼压症及青光眼患者。
5.眼生物学指标测量:
判断屈光度数与眼轴长度是否一致,并计算iol度数。
(三)特殊检查项目
根据患者主诉和症状及常规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以下检查。
1.行角膜内皮细胞、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系统等检查,以确定角膜形态。
2.行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test)、泪膜光学等干眼检查。
3.行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检查。
4.行眼后节oct检查。
四、围手术期用药
围手术期用药参照《关于白内障围手术期预防感染措施规范化的专家建议(2013年)》[12]、《我国白内障围手术期非感染性炎性反应防治专家共识(2015年)》[13]和《我国白内障摘除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14]。建议术前点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后出现干眼症状者,酌情加用人工泪液[15]。
五、操作流程
1.选择患者并保证患者均知情同意。
2.术前点用散大瞳孔药物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具体见后)。
3.固定头位,术眼眼表麻醉。
4.设置激光,捕获高分辨率广角前节图像。激光参数设置的顺序为角巩膜缘定位、主切口及侧切口位置、晶状体前囊膜切开位置居中性及直径、晶状体前囊膜切开厚度、劈核厚度、切口长度与深度以及形状。激光治疗前强调对手术相关参数进行最优化处理,应个体化综合衡量患者并进行合理选择,从而实现本技术的最优化临床效益。连接设备的显像系统,并在整个手术过程中保持眼部的稳定状态。
5.激光制作晶状体前囊膜切口。
6.激光预劈核。
7.制作透明角膜切口及角膜松解切口(非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