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2]。飞秒激光角膜松解切口较手工切口可增加切口深度并可避免完全穿通,轴位预测性更好,但切口的中点深度可能比预期靠前,过深的切口可能导致散光过矫,且对于非正交散光可能有欠矫或过矫的风险[23,24],术后高阶不规则指数增加。对于1.00~1.50 d的规则散光及植入矫正散光型iol仍残余1.00~1.50 d角膜散光的患者,可考虑采用飞秒激光角膜松解切口。
七、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一)负压环固定困难及脱落
接触式机型的发生率为1.4%~2.5%不等,可能与结膜松弛、翼状胬肉致接口不密闭或患者突然转动眼球有关。关键在于术前筛选合适的患者。强调术前应通过充分的沟通以指导和教育患者,术中合理精确放置患者接口(patient interface,pi)并及时判断。处理方式:当发现术中出现固定环脱落,多余结膜组织移向pi区域或pi的结膜固定区域出现皱褶和气泡进入征兆,迅速松开脚踏以终止操作,让患者休息片刻后重新放置固定环。非接触式机型可实时用色环监测提示负压吸引情况,若发现色环局部变黄,可迅速调整pi位置以补充负压,避免出现脱吸而影响激光发射。多次无法固定者,可终止激光操作,直接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负压环固定困难及脱落的发生率随术者熟练度和操作例数的增加可逐渐降低,初学者宜选择睑裂较大、配合度较高的患者。
(二)结膜下出血
负压固定等机械因素导致球结膜下小血管破裂出血,与设备固定界面类型、负压吸引次数、术者熟练程度、患者年龄和配合度相关。术中尽可能降低吸引负压,轻巧操作并缩短操作时间。
(三)飞秒激光操作后瞳孔缩小
因飞秒激光操作后房水中的il-1β、il-6和前列腺素等水平升高[25],瞳孔缩小的发生率可高达32%[26]。严重患者瞳孔缘可遮盖晶状体前囊膜口边缘,从而干扰后续超声乳化操作,并加重术后的炎性反应。
为减少飞秒激光操作后瞳孔缩小的发生,推荐术前选择合适的散大瞳孔药物,并联合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建议术前1 h内散大瞳孔,使用副交感神经阻断药和交感神经兴奋药混合制剂(如复方托吡卡胺)联合局部非甾体类抗炎药(术前1 d点术眼,3或4次,1次1滴),若无法达到上述时间,应采用强化给药方式[27,28]。飞秒激光操作后立即局部点用1%复方托吡卡胺眼液1滴。对于术中难以散大瞳孔的患者,可采用前房内注射1∶10 000~1∶50 000稀释的肾上腺素和(或)虹膜牵引器、虹膜扩张环等机械扩大瞳孔的装置散大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