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手术开始,当粘弹剂注入眼内,目的是实施一种置换:注入ovd,让房水流出。这一过程通过置于前房的套管注入,从而使得房水从同一切口处流出(见图)。
手术中理想粘弹剂的特性:
• 在撕囊时保持前房深度:黏着型
为保持操作空间和前囊膜平坦,黏着型粘弹剂在这一步骤中最为重要
• 超生乳化过程中角膜内皮保护:分散型
因为其具有覆盖的能力,在超乳过程中,分散型粘弹剂可以很好的保护角膜内皮
• 防止虹膜术中脱出:黏着型
密封眼球的功能和保持空间使用黏着型粘弹剂最好,因此,虹膜脱出就需要这种粘弹剂处理。
• 润滑人工晶状体注入系统:分散型
• 稀释的分散型ovds可以轻松的涂布人工晶状体注入系统,使得人工晶状体推注容易。
• 撑开空囊袋以便人工晶状体植入:黏着型
重申: 维持空间和撑开空囊袋, 黏着型
ovds效果令人满意。此处避免使用超黏着型
ovds,其可能固体性明显导致人工晶状体偏位。
在手术结束时从眼内完全移出粘弹剂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其会阻塞小梁网导致患者术后眼压非常高。由于分散型有延展的趋势并覆盖于眼球结构,所以较难移出。黏着型则粘聚在一起形成单一的团块,较易完全移出。
粘弹剂可以使手术医生更容易地进行超声乳化手术,对患者更安全。这便是其成为手术中的一部分的原因。
撕囊
capsulorhexis creation
数十年前,白内障手术的方法是囊内手术,将整个白内障及囊膜全部摘除。这种状况已经改变了,现在99%的白内障我们都采用仅摘除白内障物质而保留囊膜和睫状带结构,因此称为囊外摘除术。
一开始,我们用针在前囊膜做多处穿刺以打开前囊处理晶体核,然而,经这种方法处理的晶体囊袋并不稳定,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取而代之,更好的方法是进行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
对大多数病例而言,理想的撕囊直径应该是约5mm,中心、圆形的前囊撕开,这样能充分接触晶体核,而且在手术快结束时能够安全地将标准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典型的人工晶体直径为6mm,5mm的撕囊口可以将晶体的光学部包绕,手术后能使其安全在位。